正文 第20章 大結局——多爾袞之死(3 / 3)

畫外音:

剛才,紀連海老師說到,多爾袞在無奈之中離開了北京,離開了這個他曾經最初親自率領八旗軍攻占的城市,此後,永遠離開北京的多爾袞,他的命運會如何呢?順治皇帝又會怎樣對待多爾袞呢?

紀連海:

離開了北京的多爾袞,就在順治七年十二月初九,這一天是公曆的1650年12月31日晚8時左右,戌時,就在這個時間,一代梟雄多爾袞死在邊外的喀拉城,再過幾個小時,他就可以到公曆的1651年了。這個喀拉城在哪兒呢?我還特意找了一下,喀拉城就在今天河北省的灤平縣,屬於今天承德市管轄,風景秀麗的避暑山莊旁邊。

多爾袞死後,在他攝政時期隱藏下的一係列矛盾迅速爆發出來。首先是皇帝本人與攝政王的矛盾,其次是以濟爾哈朗為首的,反對派大臣與攝政王的矛盾,第三,是多爾袞親信的這些大臣內部的矛盾。什麼事都是壞在內部,如果你內部團結一心,人家能把你怎麼辦?壞就壞在內部,多爾袞一死,他屬下的這些親信的大臣開始掐起來了,兩撥人都想爭權奪利,誰都想將來控製兩白旗,誰都想成為下一個攝政王。皇上那麼大了,用你攝政?誰都奮不顧身地去想著,飛蛾投火,不知道是陷阱,不知道那是火山,兩撥人就掐起來了。當時占上風的一撥人是羅什和額克蘇,這兩個人利用多爾袞的死,大做文章。先報喪,報喪的時候強迫皇上到東直門外五裏地迎接,皇上沒有辦法,隻能去迎接,站在東直門外五裏,多冷的天在那兒站著,結果多爾袞的靈車回到北京,順治皇帝與諸王大臣身著素服在東直門外迎接,親自把酒祭奠多爾袞。即使這樣,他們還怕多爾袞的地位不牢固。其實他們不是怕多爾袞的地位不牢固,就是怕自己死的晚,還在給皇帝提出建議,應該給多爾袞一個封號,天天在鬧,最後皇上就下了命令,追封多爾袞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封多爾袞的結發妻子為義皇後,並把他們的牌位供在太廟。他們以為這樣一來,多爾袞死後能夠安歇,多爾袞的靈魂也能夠保佑他們能夠永遠掌握這個江山。但是他們太小看了老謀深算的濟爾哈朗了,濟爾哈朗會讓他們如願以償嗎?

我們說這個時候,保守派,對立派,反對派濟爾哈朗等人也在大做文章,馬上闖進多爾袞的府邸,要回了玉璽,要回了印符,要回了賞功冊,所有東西都得搬。因為你死了自然得要回來,你也沒有兒子,緊接著開始削減多爾袞的軍事權力。兩白旗群龍無首,就在這個時候,順治八年,正月十二,福臨親政。

畫外音:

順治皇帝福臨在此時突然親政,讓本來已經撲朔迷離的時局變得更加難以琢磨。一向就痛恨多爾袞的順治,不知此時會對多爾袞曾經的勢力做出怎樣的處置?群龍無首的多爾袞部下又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紀連海:

福臨親政,屬下大臣現在該聽誰的?誰都清楚濟爾哈朗是第一了,所以這個時候多爾袞原來手下大臣,一半以上,都迅速倒向濟爾哈朗。濟爾哈朗一看,所有人已經跟我好了,馬上揭發、檢舉多爾袞,說他年輕的時候就想造反。濟爾哈朗馬上上書給皇帝,這一段材料,在《清實錄》裏麵,還有《清史稿》都有,馬上濟爾哈朗上書給順治皇帝,揭發、檢舉十六大罪狀,這十六大罪狀我歸置歸置一共有四點:

第一,順治皇帝繼位的時候,按規定應該是兩個人共同輔政,但是多爾袞排除了濟爾哈朗自己單獨掌權,這不對,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問題,多爾袞所用的儀仗、音樂、侍從與皇帝無異,多爾袞的王府同皇宮一樣大小,並私用皇帝才能用的八補黃袍和大東珠,還用黑貂的褂殉葬。

第三,多爾袞私自散布皇太極稱帝是違背太祖本意而自立的。這是謊言。

第四,逼死肅親王豪格,迎納豪格之妃。

十六大罪狀主要是這四點,這段材料《清史稿》裏有。說多爾袞是“顯有悖逆之心。臣等從前俱畏威吞聲,不敢出言。是以此等情形,未曾人告。今謹冒死奏聞,伏願皇上加速乾斷。”冒死奏聞,人家都死了,現在人家都沒人了,還冒死奏聞。在這種情況之下,多爾袞本人死了不足一個月,於是乎,天翻地覆的變化來了。順治皇帝高興,終於有人給我出氣了,然後也不顧自己的媽媽,皇太後的什麼想法,自己在朝廷上親政了。因為多爾袞規定的,這女人不得幹政,你靠邊,也不顧自己媽媽怎麼想,三下五除二下令除掉多爾袞,不顧前麵一個多月前剛剛封的這個“義皇帝”的稱號,馬上下令“削爵、撤廟享、罷諡號、黜宗室、籍財產入宮”。轉眼之間,多爾袞—個堂堂的大英雄就落得個身死名裂的下場。直到一百多年以後,才有人給他平反。那麼多爾袞這個時候身敗名裂,他的屬下又做何打算,原來一直聽命於他的人呢?這個時候,就出現另外一個人,白旗大臣蘇克薩哈,他是多爾袞最為信任的大臣,見勢頭不好,紛紛倒戈一擊,揭發多爾袞早就曾陰謀篡位,而且對所有沒有倒戈一擊的人,痛下殺手。

日後多爾袞所親信的大臣,活下來的都是叛徒,剩下的都隨著多爾袞殉葬去了。轉眼之間,多爾袞所培養的勢力,多年精心培養的勢力,土崩瓦解。從這兒我們也可以看出,多爾袞這個人沒有私心,如果有私心的話,不應該是這樣的下場。乾隆皇帝的時候,乾隆皇帝終於清楚,經過一番精心的考慮,乾隆皇帝終於在1778年為多爾袞正式平反昭雪,修複墳塋,複其封號,睿親王多爾袞,追諡曰忠,補入玉牒,皇家的那個家譜,叫做“玉牒”。如此這個翻來覆去的這個案子,最終蓋棺定論。

畫外音:

多爾袞死後,這段曆史中的另一個主角孝莊皇太後由於是順治皇帝的母親,而沒有受到太大的牽連,並且逐步走上了大清王朝的政治前台,此後,孝莊又先後輔佐了順治、康熙兩代帝王,1687年在康熙在位的時期,以74歲的高齡完成了她人生的謝幕。

紀連海:

多爾袞我們講到這裏,似乎就結束了。我們說多爾袞的一生是傳奇一般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在多爾袞的一生中,我們說充滿的就是江山和美人,在江山和美人之間,多爾袞似乎什麼都得到了。但是,在江山與美人之間,最終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多爾袞似乎什麼都失去了。而與他同時,同一時代的吳三桂在江山與美人之間,又會做什麼樣的選擇呢?我們下次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