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爾在底特律舊貨店找到一台滿是灰塵的印刷機,以很低的價錢買了進來。
再就是印刷用的鉛字,這也得到處去找。一切準備好了之後,他就把這些搬到他所使用的行李車吸煙室去。
火車上的工作人員對於他的行為嚇了一跳,有點不太高興,不過艾爾終於說服了對方。這個報社名為報社,實際上隻有艾爾一個人,從記者到編輯再到印刷工全都由他來做,自然相當辛苦。這份報紙是對開版,每周發行一次,命名為《每周前鋒報》。
對喜歡機械的艾爾來說,操縱印刷機一點也不成問題。至於戰爭和政治上的事情,他當然不是鎮上大報的對手,所以他的報紙都是登載一些鐵路沿線所發生的地方性新聞。
這份周刊的確辦得很不錯,不像是十五歲的少年自己一手編輯和印刷而成的。
底特律自由新聞社的總編輯很佩服這個孩子,並且熱心地幫助他。
“你一個人做,忙不過來吧?”於是這個總編輯從自己報社介紹了一個印刷工給他。各車站的通信員,由於工作的關係知道國內種種新聞,艾爾也刊載從他們那兒得來的消息,所以《每周前鋒報》的內容一期比一期豐富。
艾爾發行的報紙,隻有1862年2月3日的一份被留存下來,現在由愛迪生後人當做傳家之寶保存著。這份報紙上登著下列事項:美國大幹線鐵路各站點的馬車費,列車改正時刻表,牛油及雞蛋等食品價格,火車上旅客遺忘物品表,旅館廣告,出生或死亡通知等等。還有:——XX站有個十分勤勞的清潔工,使得那個車站到處都很幹淨。
——大幹線鐵路將發給能節省燃料的司機獎品。
——近日內,本報將刊登喜愛本報的讀者名字。
……
這份周報每份三分錢,每月收費八分。每周可賣四百份,成績還算不錯。
不久後,這份鄉下小報竟傳到了國外。那是因為有一回,一位英國紳士搭乘了這班車,覺得這份小報很不錯。
“少年人能發行這樣的報紙,真不簡單,我想買一千份帶回去。”一次訂一千份這是頭一回,艾爾很高興,其他的事情都放下不做,趕印了一千份賣給了那位紳士。
這位英國紳士拿走艾爾的《每周前鋒報》回到英國後,在世界第一流的《倫敦泰晤士報》上被大大讚美一番,因而,這份小報就此出了名。
像這樣有名氣、又有趣的報紙,艾爾卻突然決定不辦了。原來有一次,艾爾和別人商量要怎樣才能增加周刊的發行數量,那人告訴他:“想增加發行數,要多刊載一些讀者喜歡的雜談。人們都喜歡知道他人的秘密和失敗經過,如果有這一類的內容,大家覺得有趣,就會買了。”
隻有十五歲的少年艾爾,並不知道這話所潛藏著的危險。艾爾聽從了那人的意見,馬上將《每周前鋒報》改名為《會偷看的球報》。
正如新的名稱,他將附近鎮上一些有趣的傳聞或他人失敗的經過都登了上去。
這樣的做法,自然很受讀者歡迎,報紙的發行數量真的大大地增加了。但那些被刊載的人非常惱火,因為傳聞常常是不合情理的錯誤,或將事實故意誇大。
有一次,一個被作為雜談題材的人十分生氣地對艾爾說:“把這些事登出來,實在太不像話了!”
這人抓住艾爾,凶狠地罵過之後,又粗魯地將艾爾丟進聖·克萊河。雖然沒有發生意外,但使得艾爾警覺到,如果辦報這麼危險,那麼不做也罷。
於是沒有多久他就決定停止發行這份報紙了。
這份《會偷看的球報》可惜現在一份也沒有留傳下來,所以也沒有辦法知道究竟是什麼樣內容的一份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