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卡洛斯·阿羅約(3 / 3)

加強同印度和日本及其他亞洲國家的往來。目前,印度軍隊80%的裝備來自俄羅斯。普京還對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組織”持積極態度。通過采取這些舉措,普京將俄羅斯的利益與蘇聯過去的利益連在了一起。

普京加強了同日本的往來,2003年1月,普京同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簽署了“日俄行動計劃”,在此基礎上他還說:“包括兩國首腦在內,一致認為應該加速領土問題談判。兩國將竭盡全力消除過去留下來的兩國發展的障礙。”

敢於同“邪惡軸心”國發展關係。盡管美國總統布什將伊拉克、朝鮮和伊朗列為“邪惡軸心”國家,普京為了俄羅斯的經濟利益,仍然與這些國家發展關係。

此外,普京訪問了美國的另一個“死對頭”——古巴,結束了兩國關係長達10年的“停滯時代”。

普京上台後,就緊緊圍繞俄羅斯的經濟利益和恢複俄羅斯在世界上的影響,展開了積極的外交活動。他以神秘的微笑,矯健自信的步伐征服了世界。

普京頻繁外訪,以同世界各國建立普遍聯係。普京的第一件事是遍訪周邊國家,目的是保證周邊地區的和平、安全和穩定。普京說過,鄰居無法選擇,同他們隻能和睦相處,盡管他們各不相同。普京還到過蒙古,這不僅是由於它跟俄羅斯有共同邊界,還因為對聰明的政治家來說,國家沒有大小或強弱之分。據稱,他在執政的頭19個月中出訪了60餘次,有77天在國外度過。有人形容,普京出國訪問有如“緊急空降”。比如他在加拿大出席“八國會晤”,在那兒隻待了46小時,來回要在飛機上度過30小時,而且時間正好黑白顛倒。然而普京深夜回到莫斯科後,第二天早上又飛到斯塔夫羅波爾去視察那裏的水災情況,連記者們也往往跟不上普京這種工作節奏。普京出國訪問講究實效,一般不安排參觀遊覽活動。有人說他哪兒都去過,可是哪兒都沒有玩過,不是他不想玩,而是他感到沒有時間。但他的收獲卻遠遠大於欣賞美景。普京通過出訪和會談,解決了同德國存在多年的轉賬盧布的計算問題,使俄羅斯欠德國的債務從90億美元減少到5億歐元,而且其中的3.5億歐元已經償還。債務反正早晚要還,而普京卻選擇在德國遭受水災後立即將錢彙過去,使古板的德國人對俄羅斯頓生好感。普京出訪期間敲定的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計劃,簡直就是對未來投資,為後代掙錢。

普京自2000年在斯洛文尼亞首次會晤布什以來,就與這位美國總統建立了良好的私人關係。布什喜歡看別人的眼睛,以此斷定是否應該信任他們。普京是第一位被布什邀請到他的私人牧場做客的國家元首,兩人以親密的私人會晤取代了以往的繁複禮儀。普京讚揚“布什是一個非常認真的人,是能力很強的政治家”。“他是我的好朋友,希望仍將是好朋友,盡管在伊拉克問題上存在分歧。”

普京為學英語,同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成了好朋友。普京喜歡用英語同布萊爾交談,他們還一起看過歌劇,一起在酒吧喝啤酒開玩笑,還互相親密地叫對方托尼和沃洛佳。

在2000年8月衝繩首腦會晤時,法國總統希拉克還未跟普京握手,但兩人在聖彼得堡垂釣之後,關係一下子拉近了許多。隨著兩人在美國出兵伊拉克問題上立場的接近,兩人關係更加熱乎了起來。2003年2月10日,普京赴法國就伊拉克問題協調立場,希拉克親臨機場歡迎,顯示出了異乎尋常的熱情。如今,人們難以評判究竟是布萊爾,希拉克,還是八國集團的其他領導人誰跟普京更“鐵”。普京同朝鮮領導人金正日的關係也很密切,他親臨金正日61歲生日慶典,並為他送去了生日賀禮。日本新首相小泉暫時還未闖入普京的朋友圈,因其一登上首相寶座就迫不及待地針對領土問題發表了強硬的聲明:要麼全部歸還,要麼一點不給。普京為此而不急於跟小泉套近乎。普京讓世界相信,俄羅斯願意成為各國的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