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南平教諭,執著操守(1 / 2)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參加鄉試,呈上《治黎策》一文。這篇文章富有真知灼見,既涉及海南數萬黎族人民切身利益,又關係到明朝對少數民族的統治政策。

長期以來,明朝官員對黎族人民的反抗起義采用武力征剿的策略,比如嘉靖二十年(1501年),征討感恩縣崖州黎民的起義,殺害黎民上萬人,搗毀黎民村寨數百間,造成幾千名黎民無家可歸。海瑞認為,對待黎族百姓不能征剿鎮壓,隻能疏導管理。他說:“瓊去京師萬裏,當事請裁,或致遲誤。設縣立所,限其大概;乘機審勢,聽其便宜。”又陳:“招民、置軍、設裏、建學、遷創縣所、屯田、巡司驛遞事並圖說。”可惜的是,海瑞的《治黎策》沒有引起朝廷的重視。不過,海瑞非凡的管理才能卻從此出名。海瑞在這次鄉試中中了舉人,喜報傳到家裏,其母謝氏喜出望外,鄰居親友也紛紛表示祝賀。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的春天,海瑞滿懷著母親的殷切希望,身揣親朋好友湊集的幾十兩白銀,以舉人的身份踏上了進京會試的路程。海瑞參加京城的會試,除了完成規定文章之外,還將《治黎策》抄送給主考官員。幾位主考官公認海瑞文章寫得很好,有針對性,是緩解海南黎民反抗朝廷的良策。

黎族人民自古以來繁衍生息於海南島,是古越人的一支,人口有十餘萬。在原始社會的氏族公社階段,特別是在父係氏族時期,由眾多家庭父係血緣關係組成,在頭領的組織下,一起做工,團結互助。他們居住在自搭自建的竹樓裏,在竹樓下邊圈養牛或羊;沿著竹梯而上,到達裏邊的臥室,有簡單的衣食起居的設施,通常在地鋪上放兩三床粗布被褥。父係血緣維係著的大家庭,多子多女,男子外出打獵,女子采摘野菜,生活困難。男人女人穿著簡陋,成年人腰間圍繞著一塊獸皮。倘若遇見災荒之年,許多人吃不上飯,隻能以野菜、野果充饑。

黎族人民的篝火晚會非常熱鬧。男女民眾在山溝平壩上把野草樹枝點燃,圍著熊熊燃燒的火堆載歌載舞。女青年們因為沒有衣裳穿,隻好在腰部圍上一圈又一圈的樹葉,光著腳翩翩起舞。如果她們發現英俊的小夥子,便會熱情地圍觀起來,一邊歌唱,一邊調笑。大膽潑辣的女孩子甚至會把意中人搶回家去。

海瑞16歲那年,應瓊山郡學的黎族學友德宏之邀,到海南島五指山的山寨去遊玩,時間長達半月。在這段時間裏,海瑞了解黎族人民的風俗習慣,更加理解了黎族同漢族之間的兄弟關係,深切地體察到黎族民眾的疾苦,這就是他作《治黎策》的思想淵源。

海瑞認為,朝廷的屢次興兵彈壓,不但沒有征服黎民,反而更加激起民眾的反抗,使居住在海南的眾多漢族人民同時不得安寧。由此,他提出治安政策如下:

首先,要選派得力大員來海南全權負責治理黎民事務,如果沒有合適的人員,我海瑞願擔當此任。

其次,在摒棄武力鎮壓的前提下,要從安定海南社會秩序的目的出發,在黎族集中居住區建立地方縣製,尊重黎族人民的信仰和習慣,並給予他們一定的政治地位以及人身自由。

再次,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消除漢族、黎族人民之間的隔閡,逐漸緩和民族之間的矛盾。

其實,各民族之間的矛盾,在封建社會裏歸根結底與階級矛盾、階級鬥爭有關。在明王朝封建專製的社會製度下,掌握統治權柄的主宰者是不會接受舉人出身的海瑞的意見的。況且,當朝天子世宗朱厚熜正忙於齋醮。所謂齋醮,是指皇帝住在西苑,從早到晚拜神求佛的宗教迷信活動。給天神書寫信件,叫做“上青詞”,祈求天神保佑,健康長壽,永不衰老。由於皇帝專心致誌地齋醮,不理朝政,當朝宰相嚴嵩乘機攬權主政,凡是參加會試的舉人都要賄賂千兩以上的銀子,否則不能成為進士。當然,海瑞沒有銀子可送,即使有銀子,海瑞也不會送,所以他最終會試落榜。與此同時,明朝北疆告急,蒙古酋長俺答率騎兵入侵明朝邊界,其勢咄咄逼人,揚言攻取北京。在這樣的危機下,海瑞在京師戒嚴備戰的前夕,匆忙起程趕回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