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獲釋複官,應天巡撫(1 / 3)

大難不死的海瑞,出獄之後在徐階等一些文臣的推舉下,改任為兵部武司主事。隆慶元年(1567年)初,擢尚書寶司(替皇帝保管玉璽的要職),稍後又調任大理寺寺丞(負責管理大案要案或平反冤獄的主要負責人)。

海瑞在任大理寺寺丞期間,接手了一件彈劾案,禦史齊康彈劾內閣首輔、大學士徐階,開列罪過如下:

其一,徐階為討好嘉靖皇帝,一味逢迎了嘉靖皇帝錯誤的行為,特別是皇上追求長生不死而作齋醮的時候,同奸臣嚴嵩一起寫青詞,阿諛諂媚,助長了歪風邪氣。

其二,身為內閣首輔,主持朝廷政務,沒有起到扶持朝政、發展生產、安民撫貧的作用,反而遷就皇上大興土木,建造廟宇、神壇,勞民傷財,財政浪費受損過大。

其三,徐階有兩個兒子,依仗權勢,在鄉裏橫行霸道,搶奪民田,這都與徐階的縱容有關。

海瑞認為:“徐階事奉先帝,沒能阻止先帝迷信神仙、大興土木,畏懼退縮而保全官位,的確也是有的。然而自他主政以來,為國事憂慮而勤勞,氣量大能夠寬容人。而齊康作為禦史卻當鷹犬,攻擊陷害好人,其罪又超過了高拱。”

高拱,官居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銜,兼太子太傅(太子的老師)。嘉靖皇帝病重臥床時,他沒盡守候之責;也沒有勸阻皇帝尋道求仙的錯誤之舉。隆慶元年,徐階、高拱、郭樸三人組成內閣,徐階為內閣首輔。不久,因政見不一,高拱、郭樸兩人聯合,指使他人上疏彈劾徐階。

公允地講,海瑞對徐階的評價是客觀、公正的。論年齡,徐階比海瑞大一旬;論資曆,徐階官居首輔,進士出身,大學士,是明代改革家張居正的恩師;論恩情,徐階不僅是海瑞的救命恩人,而且是保舉海瑞升官的帶頭人。可是,海瑞卻出於公心,不徇私情,對徐階的是非功過進行了令人折服的分析。

禦史齊康的上疏,確實與高拱等人的唆使有關。不明真象的明穆宗閱後,難作決斷。後經查實,徐階的兩個兒子搶奪民田等橫行確有其事,不過已隔數年,況且徐階也曾對兩個兒子進行了訓斥。後來,經大理寺、吏部的查證,禦史齊康的上疏乃是為高拱攻擊徐階而張目,禦史齊康遂被貶官。

從隆慶元年(1567年)的冬季到隆慶三年(1569年)的夏天之間,海瑞曆官兩京通政使司左、右通政。遂後,又升任都察院右僉都禦史,總理糧儲提督軍務,兼巡撫應天等十府,治所在蘇州。

海瑞的威望震撼朝野,每當他到某一省城或某一州、府、巡視的消息傳出來,當地的貪官汙吏、驕奢淫逸之徒都十分害怕。有的自知難逃其咎,便主動提出辭職棄官而去;有的奔往遠方的親友處暫避風險;有的收斂往日作威作福的官架子;有權勢的大戶人家的大門本來是赤紅色的,現在聽說海瑞要來了,趕緊把赤紅色的大門漆成黑色;有一個監督江南織造的宦官,立即減少了抬轎和侍從的人役,即把出入乘八抬大轎改成四個肩輿。

海瑞在江蘇實地考察,發現往日物產豐盈的魚米之鄉,如今卻魚不多、米糧不足,曆史名城蘇州也沒有新氣象。這一年又發生了水災,滔滔的洪水把蘇、鬆、常、杭、嘉、湖六府沿太湖的田地衝毀,衝塌了許多房屋和少數的橋梁,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海瑞麵對如此艱難困境,銳意興革,重整田地,建設家園,上疏朝廷請求立即浚通吳淞江和白茆河的河、江出入口,引水流入海,旱澇有備,讓百姓受益,讓朝廷安心。

治理水患與救災撫貧必須結合起來。海瑞趕赴蘇州時,由於大水肆虐,不少河道幾乎被洪水漫到橋麵上,他乘坐的官船到了關帝廟已無法前進。海瑞下船改乘便轎,傍晚才進到蘇州城裏。海瑞吩咐早已等候接他的文武官員趕快回到各自府縣去,救災撫民,並嚴令今後不許擺隊迎來送往。

海瑞早在京城時就耳聞龍宗武、張頂棣有治洪理水的才幹,便請他倆來商議治水防澇的規劃。

龍宗武是蘇州府推官,張頂棣是上海縣知縣。他倆在此次洪水泛濫之前,多次向上司提出建議,無奈各級官員均不理睬,因此心中鬱悶,才幹也無處施展。現在看到海瑞是憂國愛民的大清官,果然名不虛傳,內心無限喜悅,便把多年的願望、治水的方案都說給海瑞聽。海瑞聽後興奮地表示,“一定要根治水患,既要有信心,又要有良策。你們倆位人熟地悉,治水防澇方案成竹在胸,看來此次治理水患必能成功”。海瑞向他倆推薦《三吳水利錄》一書(水利專家歸有先著),借鑒三吳治水的經驗,首要清理和疏通太湖入海河道。最後,商量確定動員人力、物力、財力,全麵開通蘇州河。

疏通河道,抗災救民,都離不開財政支付與經費來源。海瑞提出“統籌集結”的方略,即中央朝廷撥款、地方籌資、節省額外開銷、以工貸賑等辦法。其中節省額外開銷,指的是裁減來來往往各級官員的供應與宴請招待(含贈金送銀或地方土特產)等方麵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