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胡斯尼·穆巴拉克(1 / 2)

埃及總統胡斯尼·穆巴拉克的外交理念和原則是“以和為貴”,他極力主張與鄰國搞好關係,主張用和談的方式解決國際和地區爭端。他是第三世界最有威信的領導人之一。

穆巴拉克為了國家和地區的安全和利益,能以大局為重,“以和為貴”,很講策略地處理各種雙邊和多邊問題。

1981年10月,埃及總統薩達特遇刺身亡,時任副總統的穆巴拉克繼任總統。利比亞領導人卡紮菲的表現令埃及人十分不解,他先是對薩達特的身亡幸災樂禍,接著又號召埃及人民乘新政權立足未隱之際推翻薩達特的繼承人穆巴拉克。

卡紮菲的這種舉動,對於一個新上任的國家領導人來說,可以說是難以忍受的。

然而,穆巴拉克絲毫沒有計較卡紮菲的那些不恰當的言論。

為了本國周邊有一個安寧的環境,也為了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團結,他決心化解與卡紮菲的矛盾,並大幅度調整對外戰略,執行與前總統薩達特明顯不同的戰略,既不像薩達特那樣惟美國是從,也不像薩達特別那樣處處與利比亞作對,而是站在阿拉伯國家的總體利益的立場上,尋找與卡紮菲的共同點,逐漸贏得了卡紮菲的好感,甚至信任。

1986年,美國和利比亞關係再度緊張,後來,利比亞果真多次遭到美國的襲擊,利美矛盾不斷升級。

而穆巴拉克堅定地站在阿拉伯世界的立場上,反對美國對利比亞的襲擊。

穆巴拉克還利用埃及與美國的友好關係,做了許多調解工作,並真誠地安撫卡紮菲。

日久見人心,利比亞終於恢複並增強了對埃及的信任,恢複和發展了與埃及的友好關係,卡紮菲終於向穆巴拉克伸出了友誼之手。利埃雙方關係更加密切起來。

穆巴拉克就任埃及總統後,充分利用埃及的國際地位和自己的威望,在地區和國際政治舞台上縱橫捭闔,在中東地區、非洲地區、伊斯蘭世界、不結盟國家、歐洲及地中海國家地區及世界其他地區積極開展外交活動。

充分顯示了他的外交才能和謀略;在國際事務中,他奉行獨立自主、不結盟政策,主張在相互尊重和不幹涉內政的基礎上建立政治經濟新秩序,加強南南合作。

在國際上,他致力於加強同世界大國的關係,充當發展中國家的代言人並大力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關係,積極參與由發展中國家組織的地區性組織活動。

穆巴拉克作為最大的阿拉伯國家埃及的總統十分關心中東局勢。

埃及是阿拉伯世界的大國,與美國關係良好,而且,穆巴拉克本人又是一個有威望的總統。

所以他在阿拉伯國家說話是有一定分量的。

他對中東的外交戰略是:通過積極進取的外交活動,鞏固埃及地區大國的地位,致力於促進和推動中東和平進程。

他一再強調,和平是中東地區人民追求的共同目標,中東和平終將實現,穆巴拉克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

早在1999年6月,他為此專赴美國向美通報阿拉伯國家對中東和談的立場,說服美國在中東和平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力促盡快全麵恢複阿以和談。

在訪美之前,穆巴拉克曾與包括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拉法特在內的阿拉伯:有關方麵就準動中東和平進程等問題進行了磋商,他們積極呼籲美國全麵啟動巴以、敘以和黎以和談並使和談取得進展,以恢複阿拉伯人同以色列入之間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