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迦·穆罕默德·葉海亞·汗,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任巴基斯坦總統。
新中國成立後,美國長期對中國實行全麵封鎖政策,中美之間長期處於對抗狀態。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總統尼克鬆出於抗衡蘇聯的需要,試圖尋求與中國改善關係的途徑。而當時的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在極端秘密的情況下不厭其煩地為中美兩國領導人傳話,為中美關係的突破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69年8月,尼克鬆訪問巴基斯坦。他向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表示,美國不支持蘇聯在亞洲搞地區經濟合作和集體安全組織。葉海亞說:“要保證亞洲地區的安全,就必須承認中國並與之對話。美國要改變對華態度,恢複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尼克鬆說,他是讚成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的,但由於美國國內各種因素的牽製,這個問題不能一夜之間得以解決,他正朝這個方向努力做工作。尼克鬆似乎以此作為交換條件,向葉海亞提出了求援的要求:美國表示,希望能同中國有一條非官方的來往渠道,希望巴基斯坦能在這方麵發揮作用。
葉海亞內心十分希望中美兩國修好。因為,兩個與巴基斯坦都友好的大國消除對立,無疑對巴有利而無弊。尼克鬆離開巴基斯坦後,葉海亞立即命令巴外交秘書(外交部長)尤素夫約見中國駐巴大使張彤,把他與尼克鬆會談中關於美國的亞洲政策和對華政策部分向張作了詳細轉述,同時一再表明巴無意為美國辯解,完全是出於對中國友好的考慮。尤素夫認為,尼克鬆的這些表態,同美國前任總統形成鮮明的對照,是尼克鬆想改變對華政策、尋求同中國和解的重要跡象,希望中國朋友對這一動態加以密切關注。1969年11月,葉海亞又單獨約見中國駐巴大使張彤,向他詳述了8月尼克鬆訪巴時與他的談話。
葉海亞對張大使說,尼克鬆在拉合爾停留的24小時中,曾兩次單獨同他談到中美關係問題,請他從中做一些事。他先是拒絕,後答應傳話。尼克鬆本來要求他直接轉告周恩來總理,保持最高級聯係。但他說周總理很忙,今年恐怕不一定能到巴基斯坦訪問,於是建議通過中國駐巴大使轉達。尼克鬆表示同意。
葉海亞繼續說,10月15日,巴基斯坦駐美國大使希拉利直接給他來信稱,尼克鬆渴望了解事情的進展情況,並要求葉海亞向中國轉達一則消息:美國將從台灣海峽撤出兩艘驅逐艦以表示友好的誠意。
葉海亞表示,巴基斯坦十分珍視同友好鄰邦中國的友誼,他要求張彤大使向中國政府報告兩點:其一,他本人隻是向中方轉達美方的信息,別無他意;其二,請中國政府告訴他,他是否還要繼續在中美之間傳遞信息。葉海亞總統最後還強調說,這件事極為機密,既沒有通過美國國務院,也沒有通過巴基斯坦外交部。所以,中國政府如有什麼答複,請張彤大使直接找他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