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三、雅言(2 / 2)

聽了監酒官的大令,姬旦就走到文太室的中堂,舉起酒爵,首先作大禮,酬答周王姬發。隻見他稍作沉思,吟來一首《明明上帝》詩,詩吟道:

“明明上帝,臨下之光。丕顯來格,歆厥禋盟。於飲月有盈缺,歲有歇行。作茲祝誦,萬壽無疆!”

這完全是一種廟堂上的頌歌,完全歌功頌德之辭。這些頌歌原本是那些巫師貞人們向上天禱告時所吟誦的念念作辭,到了文王時代,很有修養的姬昌公把它們文辭化,在廟堂之間流行成詩,那些不做巫師的貴族人人都可參習。與年紀不大的姬何相比,姬旦的朗誦水平倒是很高,嗓音高亢起伏,一邊吟誦,一邊踱步,身上所佩的玉飾隨之叮叮咚咚作響,也作金玉滿堂之聲,倒也是十分配合。

這首詩名義上是稱頌上天的光明與正義,但實則婉轉地稱讚了姬發的英明神武雲雲,同時又婉轉地勸說王兄,月有盈虧,歲星(木星)有歇有行,應當注意保重身體,這真是個響當當又很文雅的大馬屁。

姬發聽到了,自然點頭稱許,請姬何賜酒四弟一爵,說:“上天有命,光明磊落,澤被四方,我大周上乘天命,下啟天運,必定昌盛繁榮。四弟,朕賜你幹了這一爵酒!”

姬何連忙將酒爵捧到姬旦麵前。姬旦也是感激不盡,端起酒爵,毫不猶豫,一飲而盡。

群臣上下都是非常欣喜,唯有三叔姬鮮有點悶悶不樂,他自感姬發繼承王位以來,與尚武的兄弟們日漸疏遠,卻與崇文的一幹人等日漸親密。按照齒序,二哥做君主,姬鮮理當是朝堂的中堅,但好似各種國禮活動,他隻能做個陪襯,總是搭不上邊,連吟個詩都不大如四弟,心中微妙的酸楚,很難跟旁人說。

太公薑尚卻是很高興,連連點頭稱讚。他的小女兒嫁給姬發,是姬發的嶽父,同時,他又一向視好禮好文的這四王子為得意門生,胸中六韜五略喜歡與謙虛好學的姬旦交流。他知道姬發對姬旦有所猜忌,卻不大搞得懂姬旦對於這位二哥的心意,到底是願不願意臣服。聽姬旦為姬發吟誦了這首《明明上帝》,心中也大安了。

尊重既定的秩序,就是順服天命,這是周人立國延續的根本。否則也無法理解當年泰伯他們為何放棄了王位,寧可到西南蠻荒之地披發紋身另開吳國,也不願爭奪季曆以及姬昌的王位——沒有這兩位王子的放棄,就不會有季曆和姬昌一脈做強周國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