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泰元帝利用捷報(1 / 2)

皇宮。

紫宸殿。

“吾皇萬歲!”

文武百官山呼萬歲,一個個很是奇怪。

今日這個時候了,皇帝陛下召集文武上朝?

最近太上皇深夜入城,進入皇宮,可謂是強勢回歸...別看當初太上皇是因為回貉南下,而離開神京城,略顯倉皇南下。

但是回來的時候,可謂是無限風光。

因為泰元帝大肆改革,意圖整頓吏治。

如此一來,朝中大臣,有幾個能夠幸免?

可謂是,大安官場,從官宦這裏隨便抓十個全部抄家滅族,就沒有一個是冤枉的。無非就是貪得多,貪得少罷了。

所以,原本泰元帝還得到了部分文武支持,後來就是因為要整頓吏治,而讓文武離心...哪怕是泰元帝親手扶上來的重臣,也暗中倒向太上皇。

自古聖君人人怕,明君最不得臣心。

如果是開國之初,這樣大肆改革還好。如今大安立國百年,哪個家族,哪個士族是幹淨的?

“朕,還是太著急了!”

本以為根基已經穩了,最後還是因為根基不穩,造成當初的不利局麵:“還好,長武為朕留下李猛,保證了朕的安全,又立下種種大功!”

繞來繞去,最終他現在的處境,竟然還不如剛剛宮變之後!

“平身吧。”

泰元帝麵色淡然,並沒有著急拿出捷報。

因為當初,南宮長武山海關一戰,捷報被人私下裏扣下。回師神京城,兩個來月無法與神京城取得聯係,已經完全不相信別人。

捷報,直接送到皇帝手中!

草原大捷,捷報傳達神京,文武百官暫時還不清楚。

朝臣有很多消息靈通之輩,太極宮的太上皇,也是監視天下,這個消息瞞不了多久,但是卻可以讓泰元帝想要看到,自己需要看到的朝臣的態度。

“朕召集文武,是有事詢問。”

泰元帝沒有拐彎抹角,而是直接問詢:“北疆數省,如何治理?鹽法如何改革?吏治如何整頓?”

“嘩...”

泰元帝直接拋出三個問題,北疆數省,因為回貉南下,而赤野千裏,又因為鼠盜趁機搶掠,導致百姓苦不堪言。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現在已經解決了大半。

南宮長武接連創造輝煌戰績,渤海國退兵,回貉死傷慘重,元氣大傷...所以,這個時候,鼠盜早已經蟄伏潛藏。

剩下的就是委任各級官吏,治理地方,恢複生產即可。

但是...

鹽法...

涉及的太大!

在座的諸位,有幾個沒有參與私鹽販賣?

就算是沒有直接下場,也是經過層層轉折,拿到了私鹽之利。

其次...

吏治改革?

如何改革?

審判他們自己?

到時候三司會審,自己升堂,責問自己:“堂上所坐何人?可知犯下如何罪責?”

然後,自己判自己下獄,抄家滅族?

這不是玩兒嘛!

朝臣嘩然,卻無人出班奏事。

泰元帝這一時刻就已經知道,朝臣已經沒有幾個值得信任的。就算是還有少部分,感念自己罪責不大,還有心大安的朝臣,這個時候豈敢冒著危險,得罪絕大多數實權朝臣?

他們敢站出來,第二天就要被迫致仕還鄉。

而這個過程,都不需要他這個皇帝參與其中。

群臣議論紛紛,泰元帝就這麼安靜的看著,也不出言製止,頗有冷眼旁觀的架勢。

群臣議論許久,這才逐漸安靜下來,頓時心中訝然,皇帝陛下為何這樣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