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幾千人把自己辛苦得來的新構想取消或埋葬掉,因為他們不敢執行。過了一段時間以後,這些構想又會回來折磨他們。
——《財富500強員工精神》
任何工作——不管是經營事業、高級推銷工作或科學、軍事、政府機關工作——都需要腳踏實地的人來執行。在聘用重要職位的人才的時候,主管都會先考慮下麵這些,然後才決定聘不聘用。這些問題有:“他是否願意做?”、“他是否會堅持到底把事情做完?”、“他是否能獨當一麵,自己設法解決困難?”、“他是否是有始無終、光說不幹的那一類人?”
這些問題共同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設法了解那個人是否是馬上執行計劃的能手。
再好的新構想也存在缺陷。即便是非常普通的計劃,要是確實執行並且繼續發展,比起半途而廢的好計劃來都要好;因為前者自始至終都能貫徹,後者卻前功盡棄。
白手起家的約翰·華納梅克先生是個了不起的商人。他經常說:“要是你始終在想而不去做的話,根本什麼事也成就不了。”
有許多好計劃實現不了,隻是因為應該說:“我現在就去執行,立即開始”時,卻說“將來某一天我會開始去執行”。
我們以儲蓄為例來說明。人人都覺得儲蓄是件好事。盡管它非常好,卻不表示每個人都會依據有係統的儲蓄計劃去做。很多人都想要儲蓄,但真正做到的隻有少數人。
接下來是一對夫婦的儲蓄經過。畢爾先生每個月的收入是1000美元,然而每個月的開銷也要1000美元,收支正好抵消。夫婦倆都非常想儲蓄,然而常常會找些理由使他們開始不了。他們說了很多年:“加薪以後立即開始存錢”、“分期付款還清以後就要……”、“把這次難關渡過之後就要……”、“下個月就要”、“明年就要開始存錢。”
最終還是他太太珍妮不願再拖下去,她對畢爾說:“你好好想想看,究竟要不要存錢?”他說:“當然要啊!可是現在無法省下來呀!”
珍妮這一次把決心下定了。她接著說:“我們想要存錢已經想了很多年,因為一直覺得省不下,才一直沒有儲蓄,從現在起要覺得我們可以儲蓄。我今天看到一個廣告說,要是每個月存100元,15年之後有18000元,外加6600元的利息。廣告還說:比起‘先花錢,再存錢’,‘先存錢,再花錢’要容易得多。要是你真想儲蓄,就把薪水的10%存起來,別移作他用。我們說不準要靠餅幹和牛奶過到月底,隻要我們真的那麼執行,必然能夠辦到。”
為了存錢,他們在剛開始幾個月當然把苦頭吃盡了,盡量節省,才留出這筆預算。如今他們認為“存錢跟花錢同樣好玩”。
是否想寫信給一個朋友?要是想,即刻去寫。有沒有想到一個大大有助於生意的計劃?立即就去執行。每時每刻記著本傑明·富蘭克林的話:“今天能執行的事別拖到明天。”
以下兩件事在防止“萬事俱備以後才行動”所引起的重大損失上,可以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