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引章(3 / 3)

尚明接過籃子,看看裏麵的東西道:“這些草是作什麼用的?”

文君笑道:“這些是草?嗯,也不算錯,準確的說,這些是野菜。哪個葉子卷卷的是蕨菜,葉子背麵紅紅的是折耳根,葉子長長有鋸齒的是薺菜,還有蒲公英,柴胡,這些野菜都很好吃的。”

“哦。這麼多野菜。難道你家沒有糧食吃嗎?要吃野菜。”樂尚明從小在京城長大生活優越,自是沒吃過野菜,隻聽說窮人家災年才吃野菜。心想剛才顧世叔請他們一家去做客吃中飯,顧世叔家裏生活艱難還要招待他們豈不是很為難。

“樂家哥哥誤會了,我爹爹坐館教書,書院的學生都要交束修的,我家有吃的,有些學生交不起束修爹爹還會貼補他們日常的飲食隻用。隻是這春天的野菜非常鮮嫩比園子裏種的菜還好吃,樂家哥哥從京城來定是沒吃過,等會兒到家我娘做給你吃,你就知道了。”

樂尚明見是自己誤會了,有些不好意思,撓撓頭,有些靦腆的道:“文君妹妹別誤會,我沒有嫌棄你家的意思。”

文君向他淡淡一笑,“我家本就不是富貴人家,爹爹隻是教書先生,我家最值錢的也就是爹爹的藏書了,那可是爹爹的命根子。爹爹常說生活不可太安逸,要做大事首先要學會吃苦,正所謂嚼得菜根百事可做。今日樂家哥哥嚐過野菜,日後定能做大事。”

平日裏顧雋教兒女讀書十分隨性,通常是看到哪兒講到哪兒,很多話文君也不是很懂,隻是囫圇記住,反正爹爹說的都是對的。此時搬出顧雋的話也是隨意說說,卻不成想短短幾句卻在樂尚明心裏激起浪花。

樂承宗聽到文君的話,很是驚訝,心道這讀書人家的小孩子見識果不一般,道:“侄女說得甚是,尚明,家中不缺吃穿你自是不懂。你可知道為父領軍打仗什麼沒吃過,最艱難的時候便是野菜也沒得吃。”

“呀!是真的嗎,我怎麼沒聽爹爹提起過。”

“以前你還小,和你個小孩子說這些做什麼?沒得嚇著你們,你隻知道當將軍很威風,那是在校場上,真到了戰場,刀箭無言什麼意外的情況都可能發生。”

“樂兄咱們回家再細說,顧某也很想聽。”

兩家人相聚甚歡,在歡樂的氣氛中吃了一頓午餐,臨別時很有些依依不舍。回到家中樂尚明鄭重地單獨對父親道:“父親,孩兒想去雲山書院讀書,望父親大人應允。”

樂承宗其實心中早有此意,樂家以軍功起家,累代都在軍中效力,從大雲開國至今樂家子孫戰死沙場不在少數,隨著國家漸漸穩定,近些年戰事少了許多,很多樂家後代靠蒽蔭過日子,不喜讀書又疏於武功,到他這代能真正馳騁沙場為國效力的樂家人已沒有幾個,自己的兒子難道也要這樣下去嗎?如果尚明能讀書考科舉道不失為一條好路子,他樂承宗的兒子能文亦能武,文可安邦武可定國才是樂家長盛不衰的辦法。

樂承宗心中欣喜,麵上卻不露聲色,道:“你可想好了?你大可不必如此大費周章,像你兩個哥哥,待過幾年你再大些,為父為你在軍中某個一官半職也不是難事。讀書也決非易事,個中辛苦你看看翰林院裏那些個老頭就知道了,而且你走這條路爹爹可幫不了你什麼。”

“孩兒的前程自有孩兒自己闖,靠先輩蒽蔭不是好男兒所為。今日孩兒與顧世叔一家接觸,才知道讀書可以為國更好效力,孩兒隻求父親去與顧世叔說說收我做學生。”

“那你今日為何不自己對你顧世叔說呢?”

“孩兒以往不喜讀書,今日見到顧世叔的子女小小年紀都學問出眾,自己差得太遠,怕顧世叔嫌我資質差不肯收,所以……所以就回家說與父親大人……”

“哈哈!尚明長大了,好,為父明日就帶你去求你顧世叔收你做學生。”

事情很順利,很快樂尚明就進入雲山書院學習。與顧文熙顧文君兄妹相處甚好。

景運二十一年冬,皇帝微服南巡,一路南下到了並州,聽聞顧雋大名便登門造訪,對顧雋的才學大家讚賞,邀其上京為官,顧雋請辭。

皇帝臨走想起他的樂大將軍還在此地做門軍,便順道探看一番。

景運二十二年春西戎舉兵犯境,樂承宗臨危受命,驅退強敵,凱旋而歸,封定國公。

景運三十年而二月初八樂尚明迎娶顧文君。

景運三十一年樂尚明參加殿試,皇帝欽點狀元。

景運三十三年皇帝駕崩,太後無所出,皇九子繼位,改元泰貞,朝政大權由太後把持

泰貞四年樂承宗舊疾複發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