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章 終遇真愛(1 / 1)

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統治北平。有一次表哥在《華北日報》社做瓦工活時,正趕上報社招校對員,文繡便抓住機會,得到了這份工作。單身生活的痛苦和寄人籬下的尷尬,已經讓文繡把自己從那個離婚時荒謬的約定中解放出來,而劉振東的出現,也給她的生活帶來了新的氣息。

劉振東四十多歲,為人善良本分,一直未婚,在北平行營長官李宗仁部下任少校軍需官,是文繡所在報社社長的表弟。兩人經社長親自介紹認識,相處了幾個月後,劉振東的體貼和專情終於打動了害怕再次受傷的文繡。1947年夏天,他們在北平結婚了。

婚禮在東華門頗具盛名的“東興樓”裏舉行,前來慶賀的親友坐了滿滿十桌,劉振東的頂頭上司副官李宇清還做了主婚人。婚後,夫妻二人把新家安在地安門外白米斜街的三間租住房中。劉振東把自己的積蓄都交給了文繡,讓她打理家事。於是文繡辭了工作,專心地做起了國民黨的軍官太大。她做時髦的頭發,穿漂亮的旗袍,經常看書,作畫。文繡喜歡京劇,嗓音也相當清亮,一時興起還會唱幾段花旦、青衣戲。空閑時,夫妻二人還一起到離家不太遠的前門大柵欄那兒看戲、下館子。這個真正的家讓文繡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曾經的磨難給她帶來的陰影,也就這樣漸漸淡去了。

第二年夏天,李宗仁到南京去當國民黨政府副總統,他手下的北平行營也就名存實亡了。

在和文繡商量後,劉振東決定退役。他用退伍費買了八輛平板車,當上租車吃息的老板。然而這一年中秋節過後,時局突然緊張起來,劉振東就想賣掉家當,去投奔已經撤到台灣的李宇清。雖然文繡舍不得,但這個來之不易的新家還是被賣掉了。他們用八輛平板車和全套家具換回來兩張船票。可當他們正準備動身前往天津時,天津已解放,北平也被包圍。去不了台灣,劉振東和文繡隻好留在北平。他們拿著船票又去換,可這一次,船票卻隻換回了糧食,換不回家具。在真的是“家徒四壁”的空房中,劉振東很是忐忑,倒是文繡不斷地安慰他說:“不管怎麼樣,我們都在一起。”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並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政府接管。劉振東非常不安,他害怕政府會讓他坐牢,甚至把他槍斃。最後在文繡的勸說下,他決定去市公安局登記自首。吃完早飯臨出門前,劉振東跟文繡說,如果幸運判得輕的話,他出來後一定讓文繡過幾年好日子;如果判重了,文繡就再找個伴,別委屈自己。丈夫走後,文繡終於忍不住哭了,她很傷心:好日子才過了幾天呀,這個家就遭到了這樣的劫難,以後可怎麼辦啊!誰知接近正午之時,文繡正在家裏手足無措的時候,劉振東居然回來了!“我還以為再也見不到你了,沒想到還能回來!”他一進門就興高采烈地跟文繡說道。原來,公安局的人聽他交代完後,向他保證不抓他,隻是讓他回去等待處理。文繡這才反應過來,夫妻倆高興壞了。沒幾天,結果出來了:特給予劉振東從寬處理,戴上“曆史反革命分子”帽子,實行監督管製。文繡也主動去公安局交代自己當“皇妃”的經曆,公安局的人則告訴她沒事,讓她回家安心過日子。

1951年,因為表現好,政府結束了對劉振東的審查,也解除了管製,還給他安排生活出路,讓他到西城區當清潔工人,清掃公廁。為了上班方便,劉振東帶著文繡把家搬到了西城區辟才胡同西口的一間小房子裏。劉振東有了工資收入,他們的生活就有了保障。雖然沒有孩子,但兩人的感情很好,他們在這個十平方米的新家裏相濡以沫。清貧卻安定的生活讓這對飽經滄桑的夫妻感覺很踏實、很幸福。

一天晚上,文繡做著家務的時候,突然摔倒在地上。劉振東趕緊過去,想扶她起來,卻發現妻子已經斷氣了。那是1953年9月17日,文繡的死因後被證明是突發心肌梗死。文繡的去世,讓劉振東很傷心。他很想給和自己共患難的妻子辦個像樣的葬禮,可是他卻力不從心。

後來,在清潔隊的幫助下,劉振東用四塊木板給文繡打了一口簡陋的棺材,並把她安葬在安定門外的土城義地裏,沒有墓碑,也沒有任何儀式。風吹過,揚起一層黃土,曾經的末代皇妃,就這樣離開了這個世界。

後記

本係列圖書將清朝重要曆史人物盡收其中,展現了清朝三百年的曆史風雲,披沙瀝金,洋洋大觀,出版社的編輯和本係列作者為此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和汗水。此書的出版,還得到了中國財富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謹向社領導和編輯同誌表示由衷的感謝!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們參考了大量的相關文獻資料,引用了許多專家學者的著作和觀點,我們已征求了部分作者的同意並支付了稿酬,但其中一些資料來自互聯網和一些非正式出版物,無法聯係到原作者,敬請作者見書後及時與此郵箱聯係:724176693@qq。com,我們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支付稿酬並寄送樣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