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田鬆陰紀念館中安倍晉太郎的蠟像為什麼是一座坐像?原來,1985年紀念館為安倍晉太郎提前製作的蠟像也是立像。但是因為政局瞬息萬變,安倍晉太郎數次衝擊首相位置未果,盡管周圍的人和他本人都認為他“離總理大臣寶座最近”,卻一次次失意之後在1995年因胰腺癌死去。因為安倍晉太郎當年身高1?郾78米,體重達80多公斤,與曆屆出身於山口的首相們相比,可以說是人高馬大。沒有當上首相的安倍晉太郎,反而比當上首相的人形象高大,放在一起怎麼也說不過去。於是蠟像就被鋸去了下半身,變成了一座坐像。
就像這座蠟像的遭遇一樣,安倍晉太郎本人也是命運多舛。他先後11次當選眾議院議員,然而卻功虧一簣,在離自民黨總裁和日本政府首相隻有一步之遙時抱病含恨而逝。相比之下,安倍晉三卻以令所有日本國民吃驚的速度衝向權力高峰,當選了僅三次眾議院議員就幹上了自民黨幹事長,並在進入政界13年後就成功地登上自民黨總裁和日本政府首相的寶座。如果不是自己的兒子,對於這一事實,地下的安倍晉太郎會作何感想?所幸,值得安倍晉太郎欣慰的是幾乎所有的日本人都明白,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他的死為他的兒子安倍晉三走向權力頂峰鋪平了道路。
安倍晉太郎1924年4月29日出生於東京四穀的新居中,其父為山口縣出身的安倍寬,母為陸軍大將大島義昌的孫女靜子,父母雙方原本關係良好,但是因為娘家與婆家出現矛盾又互不相讓,安倍寬與靜子被迫離婚。於是,生下僅僅85天的安倍晉太郎就離開了母親,被送到父親的家鄉山口縣大津郡油穀町祖父家中撫養。
日置村是一個麵對日本海的行政村,1946年這裏被合並進油穀町。油穀町位於日本本州的最西北端,隔著對馬海峽與朝鮮半島南端的釜山相望。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曆史上這裏就是日本與亞洲大陸進行交往的門戶。這裏出土過大陸製造的“帶柄細型長劍”,還流傳著一個楊貴妃的故事,甚至還有一座被稱為楊貴妃之墓的五角塔。據當地傳說,“安史之亂”中楊貴妃雖在馬嵬坡自縊,但卻並沒有死去,後來她漂流到了油穀町,不久死在這裏。死後,楊貴妃的靈魂化為一隻紅色小鳥,飛向了自己愛戀的長安。當地的人們覺得楊貴妃可憐,在一座名叫二尊院的寺廟內用石頭壘起高高的座基,在上麵建起了一座麵朝大陸,能夠望見大海的塔形墳墓,厚葬了楊貴妃的遺體。楊貴妃在油穀町登陸的地方後來被當地人們稱做“唐渡口”,而油穀町西南方麵唯一的鄰居就是下關市,也就是1895年4月17日李鴻章與伊藤博文簽署了讓近代中國受盡屈辱的馬關條約的地方。
安倍晉太郎曾經告訴他人,他們是公元11世紀時因與朝廷派來的官員對抗而獲罪被流放的安倍氏一家中的安倍宗仁的後裔,無論此話是否當真,但油穀町的安倍家曆代都是大地主,除了擁有大量土地與山林之外,據說還開著釀造作坊。
安倍晉太郎的父親安倍寬可算是當地的一位名士。他畢業於日本最高學府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的法學院,因為在村裏舉辦“農村塾”,所以在當地被稱為“昭和時代的吉田鬆陰”。安倍寬非常尊敬出身於故鄉長州(山口縣)的江戶時代末期的近代啟蒙思想家吉田鬆陰,積極參加倒幕,並推翻德川幕府統治的誌士高杉晉作,所以取高杉晉作之“晉”字為兒子命名,這也是對兒子寄予了政治厚望的表現。
1933年,安倍寬被選為日置村長,1935年成為山口縣議會議員,1937年又當選為日本眾議院議員(這一年和他同時當選的還有日後成為日本首相的三木武夫,德島縣人)。安倍寬因為擔心再婚對方不能善待安倍晉太郎,所以與靜子離婚後一生沒有再婚。但是從嬰兒時代就被寄養在祖父家中的安倍晉太郎,從他懂事的那一天起就開始渴望母愛,盼望著見到自己的親生母親。因為怕從精神上刺激並因此失去安倍晉太郎,安倍寬一直沒有告訴他母親靜子的下落以及父母離異的真相,這曾使安倍晉太郎一度認為母親從他一出生就已經不在人世,寂寞的日子裏他隻能將更多的精力投在了學習上。
安倍晉太郎學習成績優秀,小學畢業後考入了山口縣立山口中學,這裏也是日後先後登上日本首相位子的岸信介和佐藤榮作兄弟的母校。就是在這裏,安倍晉太郎第一次聽到母親靜子仍然在世,並已在東京再婚的消息。於是,安倍晉太郎在假期來到在東京做議員的父親身邊時,曾多次瞞著父親拿著父母的結婚照片到處尋找。但是在一個巨大的都市裏,憑著一個孩子四處亂撞,當然無法得到有關母親的任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