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跋(1 / 2)

當我們完成這部書稿時,傳來了日本共同社發布的消息:2007年1月29日,東京高等法院作出二審判決,就有關日本公共廣播電視台NHK迫於日本政界人士的壓力,刪除了昭和天皇戰爭責任、中國受害者證言和原日軍士兵證詞等節目的核心內容,政界人士的做法嚴重違反了日本憲法有關保障言論自由條款及《廣播法》,責令被告做出200萬日元的賠償。這條消息給那些正在鼓噪要抹煞有關日本軍隊的性奴隸——隨軍“慰安婦”曆史記錄的右翼人士當頭一棒。

2000年12月,市民團體設立的“侵犯女性權利國際戰犯法庭”在日本東京舉行模擬審判,由中國、韓國、菲律賓、朝鮮等被強迫抓去當“慰安婦”的受害者控訴日本戰爭罪行,同時大會根據各種控訴,判決昭和天皇裕仁負有不可推卸的戰爭責任。日本NHK進行了錄像和實地采訪後,製作了題為《如何審判戰爭》的4集專題節目。其中,第二集《應當追究責任的戰爭性暴力》以“婦女國際戰犯法庭”為素材,介紹了審判原日軍慰安婦製度責任者的市民“模擬法庭”。在節目播出前一天,時任“思考日本未來與曆史教育新生議員聯盟”代表、現任經濟產業大臣的中川昭一與時任該會事務局長、內閣官房副長官的安倍晉三分別約見了NHK電視台廣播執行秘書鬆尾武(現NHK出版社長)和節目製作部主任野島直樹,要求不能原樣播出這一節目,理由是其內容和觀點都是“單方麵”的,電視台應該把節目製作得“更公正、更客觀”一點,否則就取消播出計劃。

當晚,電視台工作人員被迫對節目內容做了大的調整,對NHK播出的節目進行了大量修改,主要刪改包括:“法庭證實天皇對日本軍事性奴隸製度負有責任”、“中國前慰安婦的證詞”、中國受害者的證詞和日本老兵的懺悔等關鍵內容,同時還強迫編導增加了為慰安婦製度辯護的內容。2004年底,當時的專題節目的責任編輯長井曉向NHK“遵守法令推進委員會”舉報,指出NHK“容忍了政治幹涉”,並要求對事件展開調查。

事件曝光後,安倍聲稱,“是從有關人士處獲悉此事並聽取了有關情況,結果發現節目內容明顯有失偏頗,才向NHK提出的”。中川則更強硬地宣稱:“向NHK提出要求,提示他們應站在公正的立場上進行報道。並沒有施加政治壓力強迫其停播。”

但隨著日本媒體和亞洲各國的廣泛報道,特別是此事被指是國會議員與公眾媒體欺騙市民的違憲行為,有違日本國憲法第21條和廣播法第3條中有關新聞自由和保障新聞獨立的有關條款之後,兩人不約而同地開始全麵否認。安倍改口聲稱,他當時召見NHK負責人隻是討論了有關經費預算的問題,根本沒有涉及有關節目的話題。安倍還於2005年1月17日分別向製片人長井和《朝日新聞》發了律師信,要求他們更正錯誤。而中川更是委屈地表示,他是在節目播出之後三天,才召見NHK電視台負責人的。兩人對事件前後的表述大相徑庭。甚至有人放出風來說,那個法庭的審判長是朝鮮派遣的特工,企圖把水攪渾,蒙混過關。並且還向敢於站出來揭發問題的NHK職工施加壓力。

對於安倍晉三等的行為,反對黨一致認為,對NHK節目的政治介入,除了違反了日本憲法外,對於“慰安婦”的態度與日本政府公開立場有違。在慰安婦問題上,1993年,宮澤喜一內閣的官房長官河野洋平代表政府,就“慰安婦”問題調查結果發表講話,承認日本軍隊直接參與在朝鮮半島、中國等地設置“慰安所”,並對此表示道歉和反省。這段講話被稱為“河野談話”,代表了此後日本政府在“慰安婦”問題上的官方口徑。而安倍等人的做法也違反了這一政府見解,屬於重大問題。

對於NHK擅自刪改節目內容,組辦這一活動的女性市民團體,一狀告上法院,要求NHK賠償,法院一審判NHK免賠,原告不服,提出上訴,東京高等法院1月29日做出二審判決,NHK刪改報道,確實有政治考慮,因此判決NHK必須賠償原告200萬日幣。

自從安倍內閣成立以來,除了在與中韓關係問題上采取了與小泉純一郎截然不同的做法外,其他的政策基本上蹈襲前任路線。尤其是曆史問題,一直是困擾曆屆政府的一個重大問題。安倍到北京訪問,打開了中日之間近來的僵局,在與中國領導人晤談時,安倍也談了自己對中日關係等問題的看法。在中日關係方麵,安倍說,日中關係是日本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日本將繼續遵循日中三個政治文件的原則和精神發展兩國關係。在曆史問題上,安倍表示,日本曆史上曾經給亞洲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損害和痛苦,在深刻反省曆史的基礎上,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日本的既定政策,不會改變。在台灣問題上,安倍重申,日本將按照日中聯合聲明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獨”,反對單方麵改變台海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