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神策(1 / 2)

神策軍來自隴右,曾是唐中央的勁旅。德宗、憲宗時常用以出征藩鎮;長安西、北備禦吐蕃的部分防務也由神策軍承擔。神策軍的地位日重,在宦官統率下,衣糧賞賜也比諸軍優厚,於是戍守長安西、北的其他軍隊也都要求隸名神策。這樣,神策軍迅速擴大,德宗時已增至十五萬人。由於宦官控製了神策軍及其他禁軍,同時也控製了長安城及整個關中地區,從而造成宦官集團長期專權的局麵,它對唐後期的政治和社會有重大影響。

鳳翔,雍縣,節度使府。

李順融、神策軍奉天鎮將軍汪祖、神策軍好畤鎮將軍楊守忠和神策軍普潤鎮將軍葉貴聯袂闖進節度使府,找到鳳翔節度使溫仁傑,李順融見節度使府中一應辦公用具盡然全部撤走,府中三佾舞女翩翩起舞,琵琶聲聲妖嬈,溫仁傑正在和屬下們觥籌交錯,大談風月。

李順融皮笑肉不笑的尖聲說道:“溫大人真是好興致啊,咱家冒昧前來打擾了。”

溫仁傑揮手讓舞女們退到一邊,醉眼惺忪的道:“李公公,你來的正好,這有一壇吐蕃來的上好葡萄酒,來人,給李公公呈上一杯。”

兩個嬌俏可人的侍女連忙端著酒盤走到李順融麵前,侍女將葡萄酒斟到一隻白玉雕琢的精美酒杯裏,恭敬的遞給李順融。

李順融不接,高聲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咱家可沒福消受這些,溫仁傑,皇上有旨!”

溫仁傑醉眼朦朧,,輕飄飄的走到前麵跪倒:“微臣在!”

李順融:“皇上手諭:逆臣王鐸、盧攜、鄭畋,勾結南衙衛軍,把持朝政,企圖顛覆朝廷,迫害天子,幸有宣徽使李順融忠勇可嘉,任命李順融為京畿道討逆使,統率神策軍兼長安內外八鎮,務必清除逆臣,澄清宇內!”

溫仁傑嚇得酒意醒了一大半,不敢相信的問道:“王鐸、盧攜和鄭畋可都是大唐碩果僅存的宰相元老了,怎麼可能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

李順融嘿嘿冷笑道:“溫大人,你這是質疑咱家呢,還是質疑皇上啊?”

溫仁傑說的結結巴巴:“這個……這個嘛,本官也隻是說凡是都應該調查清楚了才好,大家同朝為官,動不動的就舞刀弄槍的豈不是太傷和氣了?”

李順融心中火氣冒騰起來,尖聲道:“這些逆臣賊子利欲熏心,哪有什麼道理可講,皇上性命隻在頃刻之間,哪有時間和你在這瞎耗,你趕快交出節度使的印信!”

溫仁傑好歹也是堂堂一個節度使,怎能容一個宦官說三道四的不放在眼裏,再說了,他本是科舉出身,自謂清流,一向心高氣傲,本就看不起宦官,於是憤憤不平的爭論:“兵者,國之大事,李公公豈不聞兵凶戰危的道理,現在朝廷本就是多事之秋,我等臣子本就該同舟共濟,輔佐皇上共度難關,哪能自相殘殺呢,這不是令人笑話的事情嗎?”

李順融被他反駁的氣的額頭青筋直跳,但是時間緊迫,實在是沒時間和這迂腐儒生論道,語氣森冷的說道:“這是聖旨,你難道想要違抗嗎,你到底交不交出印信?”

溫仁傑見李順融咄咄逼人,心裏也有些懦弱,說道:“就在案上,你自取吧。”

李順融得意洋洋的哼了一聲,到溫仁傑的酒案上果然找到了印信,然後就帶著手底下的三位將軍趾高氣揚的出門去調集軍隊。

來到軍營裏麵,除了少數守城的將士之外,軍營裏麵也是人丁稀少,這裏麵最大的原因就是還受朝廷管製的軍隊大多都是人浮於事,隻知道想盡辦法製造空額,以此貪墨糧餉,因此朝廷能調動的軍隊大多隻有十之三四左右,有的甚至隻到十分之一,而與此恰恰相反的就是那些割據藩鎮以及一些有稱王稱霸野心的將領就想盡辦法的增加額外軍隊,這就造成了唐朝總是處於風雨飄搖的局勢。

李順融命令手下敲擊軍鼓,集合軍隊。

鳳翔的軍隊編製是三萬人,後來又增加了一千五百騎兵,三通鼓之後,將士們才慢吞吞的來到軍營裏麵。估計到場的也就三千左右。

李順融找來了鳳翔的行軍司馬李昌言,問道:“現在人都齊了嗎?”

李昌言說道:“李大人,聽到軍鼓而來的士兵隻有一半左右,其餘的人聽說不是節度使的命令,所以都不來了。”

李順融怒不可遏的說道:“皇上的聖旨都不聽,難道他們都要造反不成嗎?”

李昌言:“並非是如此,若是節度使大人而來,恐怕一時間也就召集到二千左右,而其餘的士兵要麼是在家務農,要麼是上山打獵的,要麼是市井走卒,他們都有家業需要維持,所以並不常在軍營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