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武城。
寧武城位於河東道,是朔州、代州、忻州和嵐州四州交界的地方,北有樓煩關,南有雁門關,西臨岢嵐山,東臨句注山,向來是大唐北方重鎮。
當時大同防禦使段文楚兼水陸發運使,代北薦饑,漕運不斷,段文楚不僅克扣軍士衣服俸祿,而且用法稍峻,軍士怨怒。李盡忠就派遣康君立潛詣蔚州說李克用起兵,除段文楚而代之。
爾後合雲州、蔚州兩州兵力合力攻下寧武城,振武節度使李國昌正和他的兒子李克用站在寧武城上,上萬名士兵在清理戰場,整治城防,修繕武備。
李國昌本命朱邪赤心,是沙陀人的酋長。
李國昌唉聲歎氣道:“今日算是與大唐徹底決裂了,不知我沙陀將會麵臨何種命運啊。”
在唐太宗李世民時,沙陀部首領曾隨西突厥貴族阿史那彌射前往長安朝見太宗,之後一直內附於唐,與唐朝保持了良好的關係。安史之亂後,吐蕃占據河西走廊等地,沙陀與唐朝的路途受阻,聯係中斷,沙陀歸吐蕃。吐蕃遷沙陀部至甘州。
李克用,自由驍勇善戰,摧鋒陷陣,諸將無出其右,況且如今也才二十三歲,正是年富力強,風華正茂的時候,道:“父親,箭已射出,怎能收回?如今大唐內亂不止,我沙陀兵強馬壯,未必就沒有一拚之力!”
沙陀在各胡人中最為精壯驍勇,吐蕃將沙陀安置在甘州,每當交戰時,便讓沙陀充當前鋒。
李克用仍然不能釋懷道:“你祖父一生忠於大唐,未料到你我父子今日走上如此不歸之路,不知他泉下有知,該做如何想啊?”
李國昌的父親是沙陀人酋長朱邪執宜。
回鶻攻打吐蕃,占領了涼州,吐蕃懷疑沙陀同時聽從回鶻的指使,便準備將沙陀遷徙到黃河以外。沙陀人害怕,酋長朱邪盡忠與他的兒子朱邪執宜商量再次主動歸附唐朝,便率領部落三萬,沿著烏德山向東而來。沙陀部落行走了三天時,吐蕃追趕的兵馬紛紛來到,沙陀與吐蕃由洮水輾轉打到石門,共計交戰數百次,朱邪盡忠死去,戰士與人眾死去了一多半。朱邪執宜率領剩下來的部眾,還有將近一萬人,騎兵三千人,前往靈州歸降。靈鹽節度使範希朝得知消息後,親自率領部眾在邊塞上迎接沙陀人,將他們安頓在鹽州,替他們購買牛羊,擴大他們的畜牧範圍,好好地安撫他們。於是,朝廷頒詔命令設置陰山府,任命朱邪執宜為兵馬使。從此,每當靈鹽遇有戰事,便讓沙陀兵馬參戰,無論打到哪裏,無不取得勝利,靈鹽的軍隊愈發強盛起來了。
居住在河東陘嶺以北的沙陀部落,向來以驍勇著稱,九姓回鶻和六州胡都被沙陀的驍勇所折服。柳公綽奏請朝廷任命沙陀酋長朱邪執宜為陰山都督、代北行營招撫使,批準他們遷居到雲州、朔州的邊塞之間,以便保衛河東的北方邊境。
雲州和朔州有過去殘留作廢的營柵十一個,執宜派人加以修建,命令他的部落兵三千人分別鎮守。從此以後,在邊境上遊牧的退渾、回鶻、韃靼、奚、室韋等蠻族部落不敢再輕易侵犯。
後來朱邪赤心多次率領沙陀騎兵為唐朝南征北戰,立下了不少功勞,唐懿宗為嘉獎朱邪赤心的戰功,在雲州設置大同軍,任命朱邪赤心為大同軍節度使,賜給他姓名叫李國昌,賞賜錢物十分豐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