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仁孝之家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東解縣(今山西運城西南)。柳宗元的遠祖是春秋時魯國的大夫展獲(字禽)。他任士師,掌管刑獄,食邑在柳下,於是“因地受氏”改姓柳,死諡惠。他就是“坐懷不亂”的柳下惠。秦朝以後,柳氏才定居河東,曆代均為望族。
唐代宗大曆八年(773),柳宗元出生於京城長安。他出生前十年,唐朝結束了曆時九年的“安史之亂”。“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已成過去。皇室的宮闕依然巍峨雄偉,長安的街道一樣車水馬龍,但這無法掩蓋唐帝國一片衰敗的景象。
柳宗元的祖輩在唐朝建立初期就定居長安。柳家在長安城裏有兩幢住宅:一幢在善和裏,一幢在親仁裏。善和裏的那一幢是閑置的舊宅,內藏從祖輩積累下來的3000卷皇帝賜書。唐朝不比宋代:宋代發明了活字印刷,書籍大量印行,書肆遍地,文人好買書、藏書,士大夫家藏萬卷者眾;在唐朝,3000卷藏書已不是一個小數目。元和四年(809),柳宗元在《寄許京兆孟容書》中說:“家有賜書三千卷,尚在善和裏舊宅。宅今已三易主,書存亡不可知。”這時他已貶謫永州五年,對長安舊宅的3000卷藏書仍念念不忘,足見他對這些藏書的珍愛。親仁裏在長安城東部,那是官宦貴胄的聚居地,著名的將領、汾陽郡王郭子儀的府第就在此地。柳宗元在長安的大部分時間都住在這裏。除了城中的這兩外住宅,柳家在城郊另有田莊。總之,柳家的經濟條件還是比較好的。
柳宗元生長在一個有仁孝之聲、富於文化修養的家庭。父親柳鎮的學問人品,均為世人稱道。母親盧氏出身涿郡範陽(治所在今河北涿州)的士族世家,從小接受嚴格的家庭教育。柳宗元生長在一個完整而溫馨的家庭,他又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自然備受寵愛。
柳宗元幼時,由母親盧氏進行啟蒙教育。大曆十一年(776),柳宗元4歲。當時柳鎮在吳地,盧氏帶著一家人暫住城西田莊。盧氏給兒子口授古賦14篇。詩賦是進士的必考科目,柳宗元後來比較順利地考取進士,跟母親及時的啟蒙教育有很大關係。柳宗元是中唐著名的書法家,先於柳公權而擅書名。柳宗元幼時柳鎮在外地做官,盧氏很可能是柳宗元學習書法的啟蒙老師。
建中四年(783),柳鎮調任鄂嶽沔都團練使判官,柳宗元隨父到夏口。後來柳鎮又任職於洪州,他也把兒子帶在身邊。在南方的這幾年,在父親在直接指導下,柳宗元的學業有很大的進步。除了接受父親的教育,他還在鄉間的學館就讀。他也曾想過入太學讀書,但他聽人說當時的“太學生聚眾為朋曹,侮老慢賢,有墮窳敗業而利口食者,有崇飾惡言而肆鬥訟者,有淩傲長上而誶罵有司者”(《與太學諸生喜詣闕留陽城司業書》),便打消了這個念頭,寧可在“鄉閭家塾,考厲誌業”(同上)。在南方求學期間,他結識了一些誌同道合的少年夥伴,常常跟他們一起講文論道,切磋學問,這對他的學業很有幫助。
這幾年,他隨父到過今武漢長江以南地區、湖南洞庭湖沿岸各地和今江西南昌一帶。他自小住在長安,接觸麵畢竟有限;在南方不僅有機會了解長安以外的風土人情、社會狀況,而且能一睹長江的雄壯、洞庭的浩渺。這一帶,還有許多供他遊覽憑吊的曆史文化遺跡:登上黃鶴樓,縱目曆曆晴川、萋萋芳草,可以領略崔顥《黃鶴樓》詩的境界;在滕王閣上遠眺秋水長天、落霞孤鶩,可以體會王勃《滕王閣序》的文采。
總之,在南方的這幾年,對他的成長是大有裨益的。
貞元四年(788),柳鎮調回朝廷任殿中侍禦史,柳宗元也隨父回到了長安。這時,他已是16歲的大少年了,他要為科舉考試加緊作準備。這一年,他在父親的指導下閱讀家中的藏書,主要是學習儒家經典、曆代辭賦和曆代詩歌。柳宗元是家中的獨子,金榜題名,位列朝班,重振家聲,這是他不容推卸的責任。然而他參加科舉考試的最終目的不在此,而在於“興堯、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寄許京兆孟容書》)。為國建功立業,這是唐代許多士子的人生理想。
對於科舉及第,他是有信心的。一方麵,他在父母指導下從小受到嚴格的訓練,經史百家“無不通達”(韓愈《柳子厚墓誌銘》)。另一方麵,他自小才華出眾,聰敏過人。劉禹錫說他“以童子有奇名於貞元初”(《唐故尚書禮部員外郎柳君集紀》)。13歲那年,馬燧、渾攻河中,李懷光自殺,“建中之亂”平定。崔中丞要向皇帝上賀表,他看中柳宗元這個有“奇名”的少年,便請他代筆。表是奏章的一種,必須中規中矩、文理清晰、對仗工整。中丞在朝中掌監察之職,位高權重,要不是柳宗元才華出眾,崔中丞這樣一位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物,又怎會請他代寫這麼重要的文章?
他回長安的前兩年,比他年長5歲的韓愈從宣城來到長安,寄居在安邑裏馬燧家。安邑裏緊靠親仁裏,韓、柳之交就從這一年開始。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他自幼而孤,由大哥韓會和大嫂鄭氏撫養。大曆十二年(777),韓會由起居舍人貶韶州刺史。年僅10歲的韓愈隨兄嫂來到今廣東的韶關市。後來韓會死於韶州任上,他便由大嫂鄭氏獨力撫養。當時正好碰著“建中之亂”,大嫂帶著他輾轉避亂於宣州。他來長安,是為了參加科舉考試。他後來是柳宗元散文革新的戰友。柳宗元被貶之後,兩人雖然分隔二地,仍然書信往來,保持著深厚的友誼。兩人後來都成為中唐傑出的文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