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件天地間最偉大的事情。它蘊含了這個宇宙無限的可能性與無限的未來。沒有人可以預測到下一步的發展方向。而它自身又是一件那麼匪夷所思的事情,是上天的恩賜,也是自我的經營。
生命本身就包含了無限的內蘊,哲學、文學、藝術、美學、宗教、科學等,都從這樣一個看似不顯眼的生命體中衍生出來。而每一個生命又都是獨特的,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每一個生命所側重的內蘊是不同的,所以才有了這個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
形形色色的人,走著不同的路,懷抱著不同的夢想。有的人成了詩人,有的人成了哲學家,有的人成了史學家,有的人成了畫家,有的人成了音樂家,有的人成了科學家,有的人成了教徒,有的人……
每一個人出生成長的環境造就了他們先天發展方向的不同,而他們後天的努力與選擇也決定了他們生命特征的不同道路。每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對自己的生命與這個賜給他生命的世界有感悟與想法的人,都是對得起自己的生命的,無愧於這僅有一次的生命機會。
每一個這樣的生命體,都是在用他們的生命寫就生命的美學,寫就生命的詩篇,寫就生命的曆史,寫就生命的宗教信仰,寫就生命的哲學,寫就生命的畫卷,寫就生命的樂章,寫就生命的自然定理……
盡管他們的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職業不同,喜好不同,國別不同,甚至種族種類都不同,但是共通的是對於生命的虔誠與熱忱——每一個生命體都在用自己的最大能力譜寫生命的美學,這就已經足夠了。
或許,人們都已經漸漸發現,一個生命體無論他在經曆中與其他人有多少許許多多的不同,但是隻要他們都有對於生命的思考與感悟,最後的結局都是相同的——他們垂下眼簾,對自己深深熱愛過的生命說再見。這不是放棄,他們仍然想主宰自己的命運,他們對這個世界愛得深沉。
看看梵高,對於太陽,對於向日葵的無比熱愛使得他失去了自己的耳朵,最終失去了自己的生命;看看海明威,對於生命中堅強特性的獨特領悟,這個身經百戰、身受重創的硬漢,最終以一柄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看看海子,這個對於生命過早地有自己感悟的性靈,這個無冕之王與行吟詩人,最終抱著《聖經》葬身在隆隆列車的呼嘯聲中;看看弗吉尼亞·伍爾夫,這個英國第一位傑出的意識流女作家,這個在當時的英國女性還沒有衝破牢籠的環境下誕生的女作家,在自己家郊外的田野裏,在那一片迷人的風景中,靜靜地走進了河水深處。
再回過頭來看看三毛。這個帶著無數的愛與傷行走天涯的奇女子,這個對生死有著執著而癡迷的愛戀的生命體,最終出於傷痛,出於思念,出於她對這個世界無聲的愛戀,用一條絲襪結束了自己的韶華。
這些人,並非冷漠,也並不是不懂得生命的珍貴,不是不明白親友的關心與愛護,也絕對沒有對這個世界深惡痛絕。但是他們為什麼選擇了這條道路?
因為他們對這個世界愛得深沉。
他們選擇用自己的生命去譜寫美學,選擇像孱弱的飛蛾一樣,明知無望,還是去奮力撲向那熊熊燃燒的火焰,隻為那一刹那的光明。身體焚燒成灰的一刹那,心靈卻羽化成蝶。
三毛的死亡,是一個時代的心結。這種絕望和哀愁,傳遞到一個時代中的每個人的心底。
人們熱愛三毛,歸根結底是感受到了潛藏在自己心底的生命的矛盾。一方麵,我們熱愛自由,渴望熱情地擁抱全世界;另一方麵,我們都熱愛孤獨,感受那冷,又享受那種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