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點評:

反彈琵琶巧出新。放棄,常被認為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作者卻反其意而行之,點出“放棄”是一種美麗,觀點很新穎,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正是這種反麵立意,文章才有了看點。作者為了支撐起自己的觀點,選取生活中的素材,雖不是具體的事例,但句句說到點上。正是立足於生活,對生活有所感悟,才有了這獨到的認識。

運用短句表意真。這種真摯的感情,在短句中得以淋漓表達。如果都用短句,文章又會少了舒緩的韻味,於是作者很巧妙借助幾個長句子,將文章的舒緩美體現出來了。由此也可以看出作者駕馭語言的功力。

主題導讀:如果遇到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你是一心征服它爬過去還是放棄它另尋一條路繞過去?選擇放棄就一定是懦弱嗎?理智地選擇放棄,前提條件是什麼呢?

放棄是一種美麗

安徽劉煦

一直以來,我們的教育倡導堅持是一種美,因為堅持必定會帶來最終的成功,但是我卻相信放棄有時更是一種美麗。

放棄是建立在冷靜分析現實情況後做出的判斷。當我們對他人的邀請,是考慮時間太晚而推辭還是一時頭腦發熱答應。果斷地放棄使晚上的時間變得充裕,頭腦發熱卻使清醒後的自己追悔莫及。看過這樣一則報道,一位女富豪擁有百萬資產,但她大肆鋪張浪費隻為炫耀。其實錢是自己的,怎麼花也無可厚非。隻是後來由於變故,她的資產大大縮水。可是她竟然為了別人羨慕的眼光,繼續鋪張,兒子生日宴一次花了幾萬,最後變得一無所有。這聽起來像一則笑話,她舍棄不了的竟是如此虛無的“名”。反過來,如果她懸崖勒馬,放棄那奢華的生活,現在擁有的則遠大於失去的。

中國有句俗話叫“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但放棄舊事物其實需要很大的勇氣,敢於這樣做的人才是勇敢的人。愚蠢的人死抱著陳舊的過往卻像抱著金子,沾沾自喜。這些人安於現狀,不會放棄已經擁有的;勇敢的人卻始終處於一種嶄新的階段。生活不止一條路,一條可能是可預知目的地的坦蕩大道,一條是不知通往何處的崎嶇道路,是放棄坦途還是循規蹈矩,自信的人選擇前者,卻收獲了一路新奇的風景與未知的挑戰。生命也因此豐富多彩。

放棄是一種對自我正確的認識,了解自己使放棄變得睿智。在我們短暫的一生中,一次放棄甚至會改變你人生的軌跡,就如同改變弦的長短使樂器奏出天籟之音。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經供職於朝廷,後來由於種種原因離開了那個是非之地,從此開始浪跡天涯,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試想如果當初他沒有放棄,沒有給自己的人生重新定位,怎麼會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以及“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的壯美詩句?怎麼會有與杜甫高山流水般的知音友情,怎麼會有後人“李杜詩篇萬口傳”的評價?沒有這些,李白會有遺憾,超人的才華埋沒於深宮庭院,屈就於楊玉環的霓裳舞下。沒有這些,中國會遺憾,唐朝開元盛世的繁盛文化會少了重要的一筆,中國的文學史上隻剩宋詞的淒美秀麗,少了與其相得益彰的豪放雄渾。李白的放棄成就了自己,成就了大唐詩壇,譜寫了中國文化史上瑰麗的一頁。他的放棄源於對自我的解讀與尊重。這種放棄難道不是一種美麗?在我看來不僅美麗,更是一種波瀾壯闊的華美與珍貴。

放棄是智慧,智慧令人豐收,讓人看到秋天的金色與成熟。可能你錯過了春的嬌媚與夏的蔥鬱,可當你摘下碩大的果實時,你會發現這種放棄是值得的,是美麗的。

思考&點評:

隻要我們清醒地衡量一下許多具體情境中的利弊得失,就會發現,有時放棄也是一種美麗。這種美麗是一種理智的美。怎樣判斷放棄美或不美,關鍵是看放棄時你付出了什麼得到了什麼。李白等很多名人也並不是執著於一處才有所成就。當然,放棄時也需要對自己有準確的了解。

思考&點評:

說理透徹精辟。首先果斷地肯定“放棄”的真正含義,然後連舉一小一大兩個例子使立論確鑿。接著闡明冷靜分析後放棄的重要意義,然後深入剖析了放棄的另一個前提條件是對自我正確的認識,進一步肯定放棄也是睿智的。李白的例子因表述恰當而極具說服力。

語言凝練優美。前半部分行文幹脆利落,使文章說理性增強。後文特別是對李白這一例證的敘述,生動形象,運用排比、引用、反問等多種修辭手法,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富有文學色彩,平添了說理文的意趣。

主題導讀:作者是怎樣把喜歡撒謊的理由表述得得體又有說服力的?

喜歡撒謊的三個理由

變冷的心

撒謊,有史以來就是一種受人鄙視的行為;我們的父母也常教育我們做人不要撒謊;還有“一言九鼎”“一諾千金”“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等成語告誡人們要誠實守信,不要撒謊;英國作家斯威夫特也曾貶斥謊言的醜陋:“說一次謊的人,很少發現自己會負擔多大的重荷。因為他不知道,為了說通一句謊話,不得不另外再發明二十句。”可是,盡管所有的人都反對撒謊,我仍是喜歡撒謊。

隱私與謊言

每個人都有隱私,我們有權利保留它們。我們希望別人尊重自己的隱私,同時我們也應尊重他人。

倘若一個陌生人問及你的銀行儲蓄卡的賬號、密碼,而你又如實地告訴他,那麼你是太誠實了。你會得到人們的稱讚:“誠實的傻瓜!”雖然我們應該誠實,但是這並不等於無所顧忌,不適當地說出一切。當有人問起自身的或他人的隱私時,即使我們當時知曉,但是對於提問者,我們仍需以謊言應對:

“不知道!”

……

對於隱私,我們可以保留。雖然這並不“誠實”,但也並不需要誠實。

“自私”的謊言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些不順心的事情,內心感到無比苦悶。但在親朋好友麵前,我們卻要壓抑複雜的情感,裝成一個會說會笑的“沒事人”。麵對他們,我們微笑著,若無其事。

當他們親切地問起:“你有什麼事嗎?”

我們撒謊道:“沒事!”

然後給他們一個勉強的但看似快樂的微笑。

……

為了不讓他人擔心,默默地承受痛苦,撒個謊又有何不可?

善意的謊言

每個人都渴盼他人的肯定、讚美。大家都不希望從他人的眼光裏流露出對自己的否定與批評。出於安慰、鼓勵與幫助他人的目的,我們可以將一些負麵的現實加以掩飾。它並不等於阿諛奉承,而是一種與人為善的表現。

麵對一個患了白血病的朋友,當我們看到遭受著病魔折磨的他躺在病床上時,雖然我們知道白血病的危害,然而,我們可以安慰他說:

“朋友,這病在我國成功治愈的例子已有很多了。你不必過於擔心,總有希望的,奇跡總會出現,你會好起來的!”相對於“這病很難醫治,還是早點做好心理準備吧”這樣真實但刺痛人心的話語,前者雖是謊言,卻能使病人重燃生存的信念,使他有信心走下去。

……

盡管這並不是完全如實的話語,但是,這一謊言是善意的。

即使大家不喜歡撒謊,即使人們貶斥謊言,盡管……在某些時候,我仍要撒謊,撒得心安理得。

思考&點評:

我發現生活中並非所有的謊言都是不道德的,並非所有的場合講真話都是明智的。謊言有它存在的理由。比如,為了保護自己的隱私,撒謊是一種機智;心疼父母,獨自承擔一些痛苦,撒謊是一種勇氣;更有一些善意的謊言,應該說,必須說,撒謊是一種美德。

思考&點評:

形式與內容相得益彰。題目很大膽,毫無顧忌地挑戰傳統的道德觀念。但三個小標題卻讓讀者對文章的內容一目了然,對這份大膽有了總體理解,甚至,對於為了讓親人免於擔心而獨自承受痛苦,為了讓他人的心靈得到更溫柔的嗬護而撒謊的人心生敬意。

語言措辭簡明得體。文章開頭指出傳統觀念中撒謊是不良行為,而段末卻異常肯定地表明主張“我仍是喜歡撒謊”,擲地有聲,引人深入。第二個小標題把“自私”放在“謊言”之前,賦予了它新的含義,可謂“貶詞褒用”,用出了新意。

主題導讀:一個人想要成才,逆境有利還是順境有利?要想駁倒眾人都已接受的觀念該如何展開論證呢?

逆境更有利於成才嗎

北京於維維

“逆境更有利於成才”在很多人心中已經根深蒂固,已經被大多數人認可。

安金鵬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中,但他人窮誌不短,雖然參加競賽的費用是七拚八湊借來的,但他贏得了好幾項國際大獎,他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了“逆境更有利於成才”。

但像安金鵬這樣“逆境成才”的人又有幾個呢?怕是寥寥無幾吧。

打個簡單的比方。把一個雞蛋分別放在無母雞孵化的山野中和有母雞孵化的山野中,前者孵不出小雞,而後者則能孵出小雞。

這裏的“蛋”就相當於一個人,“山野”就相當於環境。“無母雞的山野”就是逆境,而“有母雞的山野”就是順境。

結果不言而喻,逆境孵不出“小雞”——無法使一個人成才。相反,這裏的順境孵出了“小雞”——可以使人成才。相比之下,不是順境更有利於人成才嗎?

或許有人會問:“那為什麼安金鵬這隻‘蛋’會被孵化出來呢?”因為他有誌呀!他不甘於被埋沒在逆境中,不甘受逆境中挫折的阻撓,而是鍥而不舍地勇往直前。他在為目標努力奮鬥的同時,克服了多少阻礙呀!

如果他沒有這種精神,或者懷才不遇,也不會有他的今天。

相比之下,順境更有利於成才。因為一個人隻需努力奮鬥,不用顧慮其他的阻礙,可以全心全意發展自己的事業,使自己成才。

所以說,有母雞的山野可以孵出小雞,順境更有利於成才。

思考&點評:

有一些觀念雖然已是廣為流傳,但也未必就無懈可擊,隻要你仔細去推敲,就會發現其不合理的地方。比如“逆境更有利於成才”。雖然有安金鵬這樣的特例,但畢竟他有自己獨特的條件,隻要把這個條件分析透徹了,道理就說清了。

思考&點評:

思路清晰見層次。文章在開頭亮出要駁倒的觀點之後,先舉了一個逆境成才的例子安金鵬,作為說理的具體靶子,為後麵的論述做好了準備。接著巧妙運用了一個類比,化難為易深入淺出地講道理。然後用設問引出安金鵬成才的原因,著重指出了他成功的不易,又一次為自己的觀點作了有力的支撐。最後得出結論再次肯定自己的觀點,論證如層層剝筍。

巧用類比淺說理。要駁倒眾人心中已經根深蒂固的觀念有一定難度,作者所選取的類比對象非常恰當,形象生動,讓人一下子就明白要論證的道理,有四兩撥千斤之功效。

思考&點評:我們應該以什麼態度對待已逝的昨天?昨天對於我們的意義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作者是怎樣理解的呢?

我們的人生沒有昨天

上海劉力堯

獨自一人在沙灘上走,當你回頭看時,會發現身後留下了兩行曲曲折折的腳印。這些腳印有個共同的名字——昨天。

——題記

昨天是什麼?昨天就是今天的前一天。隻要有今天,就一定有昨天。

人雖然生活在今天,但心卻一直留在昨天:有些人在“今天”遇到了人生中的鴻溝,便會不自覺地回憶“昨天”的一帆風順;有的人雖在“今天”一帆風順,卻仍在飲恨“昨天”,後悔自己沒有把握住某些機會,不然的話,“今天”一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