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明確的方向,準備固然重要,但機遇更加難得,必要時,即使沒有時間瞄準,也要有開槍的勇氣!
古人有雲,磨刀不誤砍柴工,比喻做事情首先要做好準備,做的時候才會省時省力,事半功倍。反之,如果你在沒做好準備前,就急於動手,結果往往是吃力不討好,事倍功半。這條古訓千百年來被人們深信不疑。放眼世界,日新月異,個人進步、社會發展、民族興旺、國家富強,每個人無不需要時刻充實自己,武裝自己緊握機遇。我們也深信“機會隻垂青有準備的人”,那些沒有準備的人絕對是與機遇無緣的。
於是在很多人身上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他們把百分之百的精力都花在辛勤、努力的耕耘上,希望等把刀磨好了才去找砍柴的機會。這麼做看似沒什麼問題,但仔細想想,在漫長的磨刀過程中,誰又知道有多少機遇與我們擦肩而過了呢?
尤其是在現在這個講求效率——“時間就是金錢”的時代,看看那瞬息萬變的股市,看看那硝煙四起的商場,往往誰先搶占先機,誰就是贏家,根本不容你有半點遲疑,就更別說是準備了。而且很多機會可謂千載難逢,稍縱即逝。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會磨刀的人不少,會砍柴的人卻沒有那麼多。時代在飛速發展,你不能隻停留在準備階段。不管怎麼說,磨刀隻是準備的手段,砍柴才是真正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情況總在不斷變化,再完善的準備工作都不可能一勞永逸。應對變化,最好的策略就是在實踐中調整、適應。不管是搞投資,還是工作、學習和生活,隻要把握好大方向沒錯,即使你的刀還沒有全磨好也可以去砍柴,然後邊磨刀,邊砍柴;這種邊學習邊實踐的方法往往能讓你得到先機,並且更有助於你與時俱進,“戰鬥裏成長”——這,就是磨刀與砍柴的辯證哲學。
惠普公司前首席執行官卡莉就主張“先開槍,後瞄準!”她說:“過去我們的新產品要在各方麵都達到95分以上時才推出,現在我們應當改變這種思維方式了,產品做到80分我們就可以搶在對手前推向市場,然後再求慢慢改進。”
的確,與“先下手為強”相比,讓競爭對手捷足先登,再去分它一杯羹,難度不知要增加多少倍。
總之,別因為刀還不夠快就放棄了砍好柴的機會,“邊磨刀、邊砍柴,邊砍柴、邊磨刀”同樣不誤砍柴工。更重要的是,你還應當認識到,磨刀實際上是在等待機會,是你不能掌控的,而主動出擊,創造機會,才更有可能穩操勝券。
智慧禮記
反複地琢磨考慮、猶豫不決,反複地平衡分析,雖然有利於周密的思考,但當決不決,必會失去良機,而失去的機會卻是難以挽回的。所以,一旦明確了方向,然後在認真磨刀時別忘記用慧眼識別好柴,那就完全可以邊砍柴邊磨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