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攘夷救燕,蕩平外患(1 / 3)

幽地諸侯會盟以後,齊桓公的霸業漸漸穩固,在管仲的輔佐下,齊國又征夷狄、定魯國、救邢國、存衛國、伐楚國、穩周室,實力與聲望都達到了鼎盛。但管仲死後,齊桓公卻被佞臣所害,最後落得個盛極而衰的下場。

幽地諸侯會盟以後,黃河下遊地區各諸侯國出現了一個相對安定的時期。既大大減少了諸侯國的仇殺爭戰,各國也很少出現內亂。黎民百姓在飽經戰爭之苦以後,終於可以安居樂業,休養生息了。齊桓公霸業漸趨穩固,再也用不著在中原諸侯中東征西伐。由於解除了後顧之憂,在管仲的精心謀劃下,開始了稱霸的又一偉業——攘夷。

管仲剿滅夷族策略的實施,開始並不是一帆風順。他提出要剿滅以中原諸侯為敵的狄、戎夷,而齊桓公則想討伐楚國,兩個人的意見開始出現了不統一。

齊桓公急欲伐楚自有他的道理。原來就在齊桓公征伐中原、建立霸業之時,另一個強硬的對手——楚國也正在悄悄崛起。楚成王任用子文為令尹,改革政治,治兵重武,任賢用能,經過幾年的治理,楚國逐漸強盛起來,越發狂傲不羈,不再向周王室進貢,並常常露出覬覦中原的野心。此時,齊桓公的興霸大誌早已不僅僅局限於中原,南麵有強楚攔路,齊桓公總感到霸王之位受到威脅,因而食不甘味、夜不安寢。所以,他想乘著氣勢正盛之際,糾集中原諸侯大軍遠征楚國,一舉挖掉這塊心病。

管仲卻另有深謀遠慮。他對桓公說:“楚在荊襄之地稱王,疆土廣大,國勢強盛,早就不把周天子和中原諸侯放在眼裏。現在又任用子文執掌國家大政,越發勢不可當。如要征討楚國,絕不會如對付中原諸侯那樣,或憑周天子一道諭旨,或派一舌辯之士進行遊說,或大軍壓境,就可以製服的。”

管仲又說:“再說主公的盟主之位剛剛穩固,諸侯心悅誠服,黎民百姓也安居樂業,得享幾年太平日子。此時,人心思安,如果不是發生關乎某一盟國興衰存亡的大事,而輕易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尚是小事,恐怕還會再次失去諸侯的擁戴。俗語說覆水難收,人心一失,再想複得也同樣難上加難了。”接著,管仲講出了他的意見:“依臣看來,現今最為穩妥的做法,當為樹立權威,廣積德義,繼續富國強兵。至於伐楚,那是遲早之事,必須坐等良機,一舉成功。”

君臣正在談論間,近臣忽然進來報告:“燕國遭到山戎侵伐,來勢凶猛,燕國支持不住,遣人前來求救,央求我們趕快發兵!”

管仲說:“主公要征伐楚國,必須首先打退山戎,安定了北方,才能解除後顧之憂,集中力量對付南方,燕國告急,我們必須馬上出兵。”

公元前664年冬,桓公和管仲率領著齊國大軍浩浩蕩蕩向北進發。那種氣勢真叫威風,旌旗遮天蔽日,“方伯”大旗迎風招展,兵車綿延數十裏,宛如滾滾長河,隊伍整齊,士氣高昂,車轔轔,馬蕭蕭,氣勢磅礴。大軍不日來到齊魯交界的濟水,河上有一座木橋,剛能過去一輛兵車。管仲下車組織過橋,不得擁擠,兵車一輛挨著一輛地從橋上過去。這時河的對岸魯國境內出現一麵大旗,上麵繡著一個“魯”字,旗下有幾輛裝飾華麗的馬車,魯侯站在路旁迎接,兩旁還有不少百姓和士兵,拿著食物慰勞齊軍。桓公見魯國這般熱情,又見莊公親自迎接,便走向前去,施禮問候。

莊公問:“君今日出兵,去往何處?”

桓公說:“山戎侵略燕國,十分凶猛,殘殺百姓,奸淫婦女,掠奪財物,無惡不作,我們出兵去打退山戎,拯救燕國。”

魯莊公說:“君去安定北方,我國也能得到很大好處,從此再也不受山戎侵犯,寡人願帶本國兵馬、糧草,跟著您一塊去擊退山戎。”

桓公說:“北方地勢險要,不必勞駕貴國。這次出兵如能成功,是借了您的威力;如出兵無功,再向貴國借兵不晚。”

兩君互相恭維了一番,桓公和管仲告別了魯侯,率領大軍向西北進發。

卻說山戎是我國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有一個小國,叫作令支國,也有的叫作離點國(今河北省遵化、遷西一帶),它的西麵是燕國,東麵是孤竹國(今河北省盧龍縣到遼寧省朝陽縣一帶地方)。這一帶地勢險要,令支又多是牧民,善於騎馬,多是騎兵,行動迅速,戰鬥力很強。他們國家雖小,但經常進犯中原。過去曾侵犯過齊、魯兩國的北部。現在他們聽說齊國在致力於霸業,怕燕國也加入齊國的聯盟,國王密盧和大將速買就帶領1萬多騎兵侵犯燕國,想截斷燕國通往齊國的通道。令支已蹂躪燕國百姓兩個多月,掠奪了大量的婦女和財物,包圍了燕國國都,眼看就要攻破城池,忽然得到齊國大軍來救燕國的消息,於是就放棄了攻城,解圍而去。

齊國大軍進駐,燕莊公出城迎接,對齊國遠道來救,深表感謝,他激動地說:“令支已去遠了,請君和大軍在這裏歇息幾日,再回去。”

桓公說:“不用客氣,貴國遭到山戎侵略,寡人理應來救。”

管仲說:“山戎這次撤退,沒有受到任何挫折,如果我們大軍一走,他們又照樣打過來,燒殺搶掠。這次千軍萬馬,來一趟不容易,不如趁此機會,打敗山戎,免除後患。”

桓公說:“行!”

管仲說:“這一帶地形複雜,我軍從未到過這裏,道路不熟,行軍困難,必須向導引路,望君能找幾個可靠的人帶路,直取令支國。”

燕莊公說:“這東邊有一個無終國(今河北省玉田縣),離這裏有80多裏,他們雖然也是山戎,但受令支欺負,不甘山戎,我們可以派人去和他們結好,把他們招來帶路。”

於是管仲就派隰朋帶著大量的黃金和玉帛去無終國結好。那無終國和燕國一樣,受盡了令支掠奪侵擾之苦,早想報仇,但無力量。這次聽說齊國大軍要收拾令支,那自然高興,當即就同意出兵,派大將虎兒斑率領本國2000騎兵,跟隨隰朋前來助戰。桓公和管仲親自接見了他,又給了他不少財物,令他作為前隊,為大軍帶路。虎兒斑非常高興,率領本國騎兵頭前開路,齊軍隨後緊跟,大軍浩浩蕩蕩,在山中行進,彎彎曲曲,直奔令支。大約走了200裏,管仲見山路險要,問燕莊公說:“這是什麼地方?”

燕莊公回答說:“這地方叫葵茲,是山戎進入燕國的要道。”

管仲聽了,對桓公說:“這個地方很重要,必須放一部分軍隊把守,並在此負責轉運糧草。如果這兒不放軍隊,敵人一旦占領,就會截斷我軍糧道。”

桓公說:“那就請仲父安排吧!”

管仲將兵車、糧草分了一半,交給鮑叔牙和高黑帶領,駐紮在葵茲,又叫士兵上山伐木、采石,在葵茲築關修城。築好後,叫士兵歇息三天,把那些有病和體弱的士兵留下,專門挑選了身強力壯的士兵,晝夜兼程,急速向令支進發。

卻說令支國王密盧聽說齊兵前來征伐,一時驚慌失措。大將速買獻計說:“大王不必驚慌,齊兵長途跋涉,必然疲憊不堪,趁他們立足未穩,突然襲擊,可一舉獲勝。”

密盧說:“事到如今,憑將軍處置吧。”

速買帶領著3000騎兵,四散埋伏在山穀叢林之中,專等齊兵到來。

齊兵先鋒虎兒斑帶領著本國騎兵在山穀裏前進。突然,前邊衝出一支騎兵,有100多人,擋住虎兒斑去路。這是速買親自帶領少數人馬前來挑戰。虎兒斑見速買人少,便下令戰鬥。兩個人都很勇敢,武藝也不分上下,他們一來一往,戰了幾個回合,速買裝作抵擋不住,逃入林中。虎兒斑帶著士兵緊緊追趕,剛要接近叢林,忽然響起牛角號聲,四麵八方衝出令支大隊兵馬,滿山遍野,把虎兒斑2000兵馬衝成幾段,首尾不能相顧。虎兒斑拚命廝殺,但好手不敵人多,累得滿頭大汗,幾次突圍都沒成功,眼看就要被活捉,情形十分緊急。

忽然,炸雷般地一聲大吼:“住手!”隻見一員大將揮著畫戟,直奔而來,他殺死了不少圍困虎兒斑的山戎,便和速買接住廝殺。來的這員大將正是王子成父。速買見王子成父武藝高超,又見齊軍大隊人馬到來,不敢戀戰,急忙撤退,山戎大敗。

齊國大軍向東行了30裏,也沒有追上速買,卻被一座大山擋住了去路。管仲問燕莊公是什麼山,燕莊公說:“這座山名叫伏龍山,山下不遠便是令支城。”

桓公問管仲:“是不是直搗令支城?”

管仲說:“令支雖然兵敗,但傷亡不大,令支城防守自然是很嚴密的,如果攻城,我們就會有眾大傷亡,不如占領伏龍山,在山上安營紮寨,休整軍隊,令支必然前來尋戰,可一舉殲滅。”

於是,管仲指揮大軍占領了伏龍山。管仲讓王子成父、東郭牙在伏龍山東側山下各設一營,桓公和燕莊公在山上設營,按照管仲的部署,將山上山下三個營都用兵車連接在一起,就像城牆一般,名曰:“車城”。這樣易於防守,使敵人騎兵不易衝入。並命令各營加強警戒巡邏,提高警惕,防止敵人偷襲,並隨時做好應戰準備。當天夜裏平安無事。第二天,令支國王密盧親自帶領速買,率領騎兵1萬多,前來挑戰。一連衝了好幾次,都被車牆擋住,不能衝進。速買在營門前耀武揚威地大叫:“快出來較量!”齊兵聽了大怒,想衝出去。管仲下令:“出戰者斬!”齊兵也隻好和山戎對罵。一直延遲到午後,管仲在山頭上望見戎兵漸漸稀少,剩下的少數戎兵也都下了馬,躺在地上,胡亂謾罵。管仲來到虎兒斑營中,撫著虎兒斑的肩膀說:“將軍報仇雪恨的時刻到了!”說罷,指給虎兒斑看,小聲囑咐他如何如何,命令虎兒斑率領本部立刻出戰。管仲命打開東牆營門,虎兒斑帶著部下,飛速殺出,直奔戎兵。隰朋擔心地說:“恐怕戎兵有計!”

管仲笑著說:“我已料到了。”說罷就命令王子成父率領一軍從左邊殺出,東郭牙從右邊殺出,並叮囑他們:“要互相支援,專殺伏兵。”

卻說山戎作戰慣用伏兵,見齊兵堅壁不動,於是就暗暗將軍隊撤往山穀中埋伏起來,隻留少數人馬引誘齊兵。他們上次用伏兵之計戰勝了虎兒斑,這次又用此計。

卻說虎兒斑人馬所到之處,戎兵都棄馬而跑,虎兒斑求勝心切,隻顧奮勇衝殺。他見戎兵逃走,便勇猛追趕,正追趕的起勁,忽然聽到大寨鳴金收兵,便勒馬率兵,快速而回。密盧見虎兒斑不來追趕,怕虎兒斑跑掉,失掉戰機,於是命令軍隊出戰。隻聽一聲牛角號響,隱蔽在山穀中的人馬一齊擁出,如洪水一般追趕虎兒斑。密盧和速買沒有料到伏兵外頭有伏兵。密盧指揮著戎兵奮力追趕,管仲在山頭上看得真切,見戎兵首尾已全部進入包圍圈,便令擊鼓。鼓聲震天,王子成父、東郭牙兩路大軍突然衝出,殺聲震蕩山穀。這突如其來的情況,使密盧不知所措。那速買也慌了手腳,無心戀戰,隻好保著密盧衝出重圍,棄軍而逃。山戎見主帥逃跑,誰還拚命?一個個隻顧逃命。齊兵個個奮勇,舞刀砍殺,山戎被齊國大軍團團包圍,潰不成軍,四散奔逃。

卻說密盧和速買逃回宮中,速買氣喘籲籲地說:“這次兵敗,大王不必在意,我們還可以利用險要地勢,打敗齊兵,轉敗為勝。”

密盧白了速買一眼,沒好氣地說:“談何容易。”

速買走前一步說:“大王,你聽我說。齊國如果進兵,必然要經過黃台山,別處無路可走。我想用木石把道路堵住,並多挖些深坑,用重兵把守,齊兵雖有百萬,也難越過一兵一卒。再說那伏龍山方圓20多裏,滴水沒有,齊兵必要用濡河之水,如果我們把濡河截斷,齊軍缺水,將不戰自潰,然後我們相機進攻,豈不是一舉獲勝?”

密盧說:“你靠什麼攻?人馬快丟光了,光靠這幾十殘兵敗將去攻?”

“關於人馬嘛?”速買說,“這好辦!可以派人到孤竹國借兵助戰,我想,咱們和他們關係一向很好,隻要我們說明利害,他們一定會出兵的。”

密盧聽了,覺得也有道理,便對速買說:“事到如今,隻有這麼辦了,你加緊部署,千萬不能讓齊兵打過來。”

卻說管仲見戎兵敗退後,一連三天不見動靜,心中疑惑,於是派出偵探,打聽消息。探子回報說:“黃台山路都已被戎兵堵塞。管仲聽了,心想,令支已轉攻為守了,看來兵力不足,想憑借天險來延長時間,等待援兵。於是便親自帶領虎兒斑前往黃台山口觀察地形,隻見戎兵正在伐木、采石、挖坑、掘壕,想把山口堵死。”

管仲把黃台山口的地形、敵情、詳細觀察了一番,感到這個地方確實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關口,要從這裏進兵,勢必傷亡很大。他來回地踱著步,思索著。忽然轉過身來問虎兒斑:“除此以外,還有別的道路可走嗎?”

虎兒斑早就在考慮道路的問題,他說:“這山下不過15裏路就是令支都城,如果要走別的路,倒是有一條,但必須從大西南繞個大彎,經過芝麻嶺,再越過青山口,然後一直向東去,再往北走5裏便是令支都城。但是山高路險,車馬都上不去。”

“隻要有路,上不去可以想辦法。”管仲高興地說:“你對這條路很熟悉嗎?”

虎兒斑“嗯”了一聲。他們邊走邊談,離開了黃台山口。

管仲和虎兒斑等剛回到營地,主管軍需的易牙跑來報告:“山戎切斷了水源,軍中沒有水喝,做飯也都很困難,報告仲父,如何解決?”

虎兒斑一聽,著急地說:“這可壞了,芝麻嶺一帶都是山路,需要五六天才能到達,如果不帶水,那是不行的。”

這種新情況,真是火上澆油,管仲來回踱著步,神情嚴肅,雙眉緊鎖。突然,管仲命令易牙說:“傳令,鑿山取水,先得水者賞千金!”易牙應聲而去。

管仲把將領們都召來,研究進軍方案,大家討論了一番。管仲聽了大家的討論,感到方案已經成熟,就對東郭牙說:“你率領一軍,聲稱回葵茲取糧,迷惑敵人,然後由虎兒斑給你們帶路,經芝麻嶺插青山口,一定要在第六天的上午太陽三杆高時趕到令支,不可延誤,也不可提前。我率領一軍每天到黃台山口挑戰,迷惑敵人,如果今天能找到水,明天一早就出發。”

眾人散去,管仲和隰朋走出帳篷,看找水的情況,隻見士兵滿山遍野亂挖亂掘,有的甚至還跑到山頭上去挖坑。隰朋對管仲說:“聽說螞蟻多依水居,找水應在有蟻穴的地方,不能亂掘。”

終於,易牙在一個向陽的山溝裏,找到了幾個蟻穴。他如獲至寶,就讓手下幾個人拚命地挖,挖了有齊腰深,突然湧出一股清泉,越冒越大,一會湧出滿滿一坑。易牙喜出望外,端著一碗清泉水,大叫著找管仲領賞去了。這水味道清甜,管仲驗過,說水可飲用,又命令軍士掘了一些坑,把水存起來,以滿足全軍需要。從此這泉就叫聖泉,這伏龍山就改名為龍泉山。軍中有了水,士兵奔走相告,士氣更高了。

再說東郭牙,按照管仲的部署,聲言要回葵茲去運糧草,卻秘密地帶領一軍由虎兒斑領著路,向芝麻嶺進發。

管仲每天叫王子成父、隰朋等,輪流到黃台山口挑戰,迷惑山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