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縱然夢醒時,荊棘似海(1 / 2)

電影是一個夢,女明星便是最淒美的築夢人。她們伴隨著電影而來,是民國夜上海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妖嬈、亮麗,遙不可及,又近在身邊。她們輕鬆取代了妓女和舞女們,成為都市人新的欲望對象。她們是人們嘴邊永遠的談資。民國女明星,與上海的街道、建築、月份牌、百貨公司、舞廳、電影院一起,無爭議地成為舊上海的一部分。隻是,她們更生動、跳躍,也更百變、極端、歇斯底裏。她們戲裏戲外都是活的,像舊上海天空裏的鴿子,呼嘯著,曆曆而過。她們穿著旗袍、高跟鞋,梳著S頭,夾著香煙,扭動著腰肢,也哭也笑,醉著生,夢著死,倒轉,硬是在上海灘,踩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她們是民國上海灘的一段沉香,濃烈又清幽,她們也是一場華麗的錯覺,恍恍惚惚,也真也幻,剛好她們自己也做著夢。她們都是春宵夢裏人。

不過,這些夢毫無疑問是被製造出來的,民國三大電影公司,都樂於製造自己想象中的“美夢”。女明星是大眾頭腦中的芭比娃娃,有事沒事,想一想,便也很好。於是,電影公司找到了奮鬥的方向。在明星電影公司的星群中,王漢倫是哀婉的,楊耐梅是放蕩的,張織雲是憂傷的,胡蝶最開始的定位則是“打女”;天一公司的老板娘陳玉梅,則被塑造成優質女星,熱心公益,集種種傳統美德於一身;聯華公司則走文藝路線清新風,阮玲玉在明星公司要演壞女人,進入聯華之後,則轉身成為新文藝的悲劇女王;王人美演《野玫瑰》《漁光曲》,從此成為野性淳樸鄉女的代言人;黎莉莉則被定位成“體育皇後”。女明星身上的某一種特質,被電影無限放大,成為眾人消費和膜拜的對象。可是,電影終究隻是這些女明星身上的一個切片,在電影之外,她們還有跌宕的人生。

民國女明星們的故事好看,倒不僅僅因為她們能夠提供那些隔幾十年還依舊新鮮的“八卦”,更多在於她們所處的時代,剛好是中國現代女性解放大踏步前進的時候。作為最早一批拋頭露麵的女人,女明星的成名史,完全可以說是一部女性解放的曆史。她們在衝向銀海的路途中,都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或遍體鱗傷,或折翼而返。在民國初年,女人去演戲,又是上銀幕演戲,本來就有點破天荒的意思。任慶泰拍電影,演員都難找,更別說女演員。中國電影的第一個女演員嚴珊珊,去拍《莊子試妻》,多少有些像是去就義,她為了她愛的丈夫做出了犧牲,勇敢演出。嚴珊珊相當奇崛,拍電影之前,她曾是個革命者,參加過女子炸彈隊。

當個女演員,也的確相當於一場革命。早期女明星殷明珠,最開始是個校花,她的電影生涯,是她社交成功的一種延伸,但她“觸電”之後,立刻又回去當了一陣子護士,家庭的壓力,不允許她繼續在銀幕上招搖。所以,一幕很奇特的景象出現了:早期成名的女明星們,往往是把演電影和反封建結合起來,打出家庭的桎梏,勇敢地在電影上找一條生路;又或者她們根本就無家可歸,於是隻好去演演電影。王漢倫是大家閨秀,因為家庭生活的不如意,自己出來謀生,演了電影;楊耐梅生於巨富,她為了演電影,不惜跟父親決裂,做一代“豔星”;宣景琳墮入過煙花柳巷,拍了電影以後才贖身;陳燕燕去拍電影,她父親命令她一輩子不許透露家族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