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貫徹實施《條例》的基本情況
(一)切實加強了對旅遊業的領導
全省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對旅遊業的認識普遍提高。省政府把學習貫徹《條例》作為旅遊業法製建設的大事來抓,製定了具體的工作方案,通過開辦報紙專欄和廣播電視專題節目、組織旅遊行業職工專題培訓、走上街頭廣場開展主題宣傳活動、舉辦全省《條例》知識大賽等形式,廣泛宣傳《條例》內容和意義,在全省營造了貫徹實施《條例》的良好社會氛圍。
2007年5月,省委、省政府首次召開全省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時任省委書記李克強、省長張文嶽、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出席大會並做了重要講話。大會全麵總結了“十五”以來全省旅遊產業發展情況,明確“十一五”時期旅遊產業發展的思路和主要任務。同年,省委、省政府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提出要把旅遊業培育成我省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要在“十一五”時期完成由旅遊資源大省向旅遊經濟強省的跨越。省政府還批準實施了“農業豐收旅遊計劃”,把發展旅遊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結合起來,拓展了旅遊業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空間。
為加強對旅遊業的領導,省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副省長牽頭,各有關部門參加的旅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負責協調解決旅遊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大部分市和部分區、縣,也成立了旅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或類似的領導機構,並建立工作製度。2009年初,省政府在機構調整中,將省旅遊局由省政府直屬事業單位,調整為省政府直屬機構,為政府在旅遊產業發展中發揮主導作用提供了更好的條件。大連市由市長親自擔任旅遊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並將開發區、長興島、甘井子區和長海縣旅遊管理部門劃入政府行政序列,為旅遊業發展提供機製保證。
(二)旅遊業發展規劃漸成體係
省旅遊局按照“以特色定規劃、以規劃促開發、以開發出精品、以精品促形象”的思路,籌備全省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的編製工作,組建了規劃編製工作領導小組。《全省旅遊發展“十一五”規劃》已於2006年完成了製定和評審,並以省發改委、省旅遊局文件聯合下發實施。2007年6月,應省委、省政府的邀請,國家旅遊局派出專家組來遼寧考察調研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的編製工作,提出了高標準製定全省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的指導性意見。目前《遼寧省2009-2O2O年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編製工作已近尾聲,待完成評審後報省政府批準。同時,根據我省旅遊資源開發建設現狀和旅遊業發展形勢要求,《遼寧中部城市群旅遊發展專項規劃》、《遼東半島沿海經濟區旅遊發展專項規劃》、《遼西沿海經濟區旅遊發展專項規劃》、《遼寧沿海城鎮帶規劃(旅遊篇)》、《振興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旅遊區域規劃》已編製完成進入評審階段,《環渤海經濟區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將於明年編製完成,冰雪和溫泉旅遊等一係列專項規劃也已相繼啟動。省政府還加強對各市旅遊發展規劃的指導力度, 組織各市旅遊發展規劃的評審。目前,全省14個市全都編製和實施了本市“十一五”旅遊發展規劃和區域性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及專項旅遊規劃。
(三)旅遊產業結構得到優化提升
以“滿韻清風,多彩遼寧”為形象主題,構建全省旅遊產品格局。紅色革命曆史旅遊、綠色生態旅遊、藍色海濱休閑旅遊、金色清前文化旅遊、銀色冰雪旅遊等“五色旅遊”景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並在此基礎上整合旅遊精品,推出了代表遼寧形象、具有遼寧特色的“一環三線”精品旅遊線路。旅遊產品結構初步實現了由觀光到度假、休閑的多樣化和梯次發展,為旅遊者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旅遊產品。全省各市根據當地特點,挖掘本地文化資源,推出一係列大型旅遊節慶活動。如 “中國國內旅遊交易會”、“東亞國際旅遊博覽會”、“遼寧旅遊歡樂節”、“冰雪溫泉旅遊節”“大連服裝藝術節”、“撫順滿族風情旅遊節”、“營口望兒山母親節”、“盤錦紅海灘濕地旅遊節”、“丹東鴨綠江國際旅遊節”等,一些節慶已經成為當地的名牌旅遊產品。通過這些大型節慶活動、“遼寧旅遊大篷車”活動及新聞媒體發布、戶外廣告發布等方式大力宣傳推介遼寧旅遊產品,有計劃地組織大規模團組,赴國內外重點客源市場展開宣傳促銷活動,使遼寧的“一環三線”精品旅遊線路知名度和影響力逐漸擴大,樹立了遼寧旅遊的整體形象。
(四)加強了旅遊業的規範化管理
省政府加快了旅遊行業標準化建設步伐,積極編製行業專項評定標準。根據《實施農業旅遊豐收計劃服務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遼政辦發[2007]44號)要求,省旅遊局實施“農業旅遊豐收計劃”,聯合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製定了《遼寧省特色旅遊鄉鎮(街道)評定標準》和《遼寧省“農家樂”等級劃分與標準》。在這個基礎上,2007年製定了《遼寧省旅遊專業村評定標準》,使我省農業旅遊等級標準形成體係。同時,《旅遊演藝場所服務質量標準》、《旅遊休閑洗浴服務標準》、《酒吧星級的劃分與評定》、《旅遊景區導遊(講解員)服務規範》和《旅行社等級劃分與評定標準》等5個地方標準編製工作也基本完成,準備進入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