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我省網絡安全問題的對策建議(1 / 2)

一、網上散布有害信息的情況依然存在

近年來,我省對非法組織網站保持高壓態勢,效果顯著。對各類有害信息也采取了嚴打舉措,總的看效果很好。但還有不盡人意之處,主要是存在有害信息屏蔽不完全的問題。時至今日,一些不法網站、“博客”、評論帖子等,依然在散布政治性有害信息,影響極壞,值得有關部門密切注意。

通過觀看博客文章發表評論之機散布政治性有害信息,是不法分子采取的慣常手法之一。譬如,“××的BLOG”於2009年×月××日發表了《××》的文章,題目和文章都很吸引人。但在該文“評論”一欄,有人以“××××”的名義發表的“評論”,不僅與該文毫不相關,而且內容十分有害。現將全文照錄如下:

在博客文章發表評論一般是匿名的,又可以逃避網絡安檢審查,在手法上確實比較隱密,如果沒有人舉報,就會繼續在網上傳播;即使有人舉報並由有關部門采取屏蔽刪除等措施,也需要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卻使得這類政治性有害信息得以在網上大肆傳播,並可能造成極壞影響。

問題在於,有些有違法行為的“博客”居然一直存在,逍遙法外。譬如,還是這個“××××”,不僅有自己的“博客”(網址略),還公開了“××××qq”號碼。類似“××××”的“博客”究竟有多少?我們不得而知。可以肯定,這類“博客”數量終究是少數,但他們的負麵作用恐怕不能小覷。

二、加強網絡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是應把清除政治性有害信息放在互聯網整治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處理好“掃黃打非”與清除非法網站的關係。互聯網低俗之風泛濫,是腐蝕心靈和毀壞社會文明的鴉片,對青少年毒害極大,在任何國家都是不能容許的。一些網站為了賺取點擊率,增加流量,牟取利益,背棄社會公德,對有關法律法規置若罔聞,理應受到嚴厲製裁。2009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連續開展了十次整治“互聯網低俗之風”的專項鬥爭,是十分必要的,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但是,比“低俗之風”更具危害的是政治性有害信息。“低俗信息”與政治性有害信息,都屬於“有害信息”。在網上散布“低俗信息”與政治性有害信息,目的都是為了製造混亂局麵,擾亂人心,最終達到顛覆社會主義中國之目的。但後者更甚、更惡毒、也更危險,更具破壞力。因此,必須堅持“兩手抓”,整治政治性有害信息與低俗信息“兩手都要硬”,並且應把清除政治性有害信息放在互聯網整治工作的首位。

二是建議有關部門應依法迅速打掉這些不法“博客”。單純采取技術手段固然可以清除政治性有害信息,但依法懲治如果不到位,一些網站就會采取改換服務器、更換域名等方式,繼續從事違法活動。隻有嚴懲政治性有害信息和低俗信息傳播者,才可能起到震懾懲戒作用。國家和省已頒布施行的網絡管理法律法規,必須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按照“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原則,全麵加強網絡管理。對已定性的不良網站,不能關閉了事,必須出重拳打擊,保持高壓態勢,絕不能手軟。一些被關閉的網站正在改換服務器,更換域名,變換收費渠道,企圖死灰複燃,逃避監管。這就要求我們不能有絲毫的麻痹和鬆懈,應繼續對相關網站頻道和欄目進行全麵清理,不放過任何一個環節,不留下任何死角。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