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天賜和夏娃等一行人正在前往西藏林芝地區墨脫縣的路途中。
墨脫縣,華夏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藏語中,墨脫的意思是隱秘的開滿蓮花的聖地,傳說中這裏是東方最後一塊淨土,風調雨順,不種青稞有糌粑,江河之水為奶泉,不養犛牛有酥油。
或許是因為這樣的淨土不願意受世俗世界的打擾,自古以來要到達墨脫,必須翻雪山、攀峭壁、穿密林,用自己的雙腳長途跋涉、步步丈量。通往這天堂般美麗地方的道路如同煉獄,江兩岸山壁陡峭,深穀中江水洶湧,許多路段是在峭壁上鑿成的天險,一麵是陡峭的山崖,一麵是萬丈深淵;山口處不分冬夏都是白雪皚皚,沿途是猝不及防的雪崩、驟雨、飛石、泥石流諸多艱險。
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政府曾選定了五條修路路線,並付諸了行動。但因多方原因,最終未能讓汽車順利駛進墨脫。許多專家經多年勘察,得出的結論是:墨脫處於喜馬拉雅斷裂帶和墨脫斷裂帶上,地質活動頻繁,是地震、塌方、泥石流的多發地帶,加之墨脫的氣候潮濕多雨,使得墨脫實現通車的願望困難重重。
直到今年,築路工作者的第六次嚐試終於獲得了成功,耗資十億的墨脫公路才正式通車,這條路堪稱是真正的“天路”,這條長僅一百多公裏的普通公路,卻足足花費了四年的時間才得以貫通,而貫通之後,這一條路依然危險重重,塌方、泥石流等隨時會威脅到來往的車輛。
秘族發現的那張神秘的創始者羊皮卷,就是出自墨脫縣,而發現這一羊皮卷的秘族探索者亞當及其同伴也在墨脫縣境內失去了蹤跡。
左天賜的隊伍現在增加了兩個人,一個門巴族向導和秘族探索者小隊的漢斯。漢斯是三人小隊中負責接應的,亞當失蹤前,漢斯負責把獲得羊皮卷後帶回拉薩並將轉送總部,而亞當與另一個同伴則在當地繼續探索,亞當最後一次與漢斯聯係時隻說是發現了關於“沙姆巴拉洞穴”的新線索,將前往尋找,然後就失去了聯係。
六個人開了兩輛SUV改裝車,漢斯和向導一輛在前引路,左天賜四人一輛緊緊跟隨。神侍大人自然不會親自開車,於是夏娃的寵物渡邊洋子就充當了司機的角色,左天賜神侍大人拉到後座親自服飾,而吸血鬼教授隻好坐了副駕位置。
夏娃一路走一路和左天賜講解有關“沙姆巴拉洞穴”的故事。
“沙姆巴拉洞穴”,緣自二戰時德國博物學家恩斯特·塞弗爾的說法。在那個時期的德國,很多人相信雅利安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人種,他們是亞特蘭蒂斯神族的後代中的一支,而另一個分支則在中亞創建過燦爛文明,後來又向印度和西藏地區遷移,分別成為印度人和西藏人的祖先。因此,上世紀中期德國人幾乎年年向華夏西藏地區派出探險隊以印證這一傳說。
1939年1月,博物學家恩斯特·塞弗爾和人類學家布魯諾·貝爾格為首的“德國黨衛軍塞弗爾考察隊”抵達了西藏。這些人幾乎集中了當時德國科學各領域的精英,包括植物學、動物學、人類學、地球物理學等。西藏的獨特地理環境、純樸的藏族人、神秘的宗教氣氛以及隨處可聞的各種虛虛實實相結合的故事和傳說,讓他們感到訝異和驚歎。在西藏停留了幾個月後,他們“載譽而歸”。他們帶回來的各種資料給了希特勒極大的鼓舞,認為他們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據說那位在二戰結束時被害的喇嘛,也是在這個時候被帶到德國的。在這次探險考察中,塞弗爾等人還帶回來了一份“額外的禮物”,這就是關於“地球軸心”的傳說,這也是促成希特勒於1943年第二次向西藏派遣人員的原因。塞弗爾等人將在西藏的經曆拍攝成了一部記錄片《神秘的西藏》,據說影片中標明了隱藏著“地球軸心”的“沙姆巴拉”洞穴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詹姆斯·希爾頓所撰寫的《消失的地平線》已在5年前,也就是1933年出版,並引起了全球轟動。神秘東方的“香格裏拉”已經成為西方世界熟悉的詞彙和世外桃源的代名詞。地球軸心、強大力量、香格裏拉,這一切似乎暗合了希特勒臆想中雅利安人故鄉亞特蘭蒂斯城的景象:世外桃源般的亞特蘭蒂斯城,城市中央佇立著一切能量的來源——巨大圓柱體狀的磁歐石。亞特蘭蒂斯和香格裏拉,地球軸心和磁歐石——東方傳說與他的信仰契合了起來,希特勒如此地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