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節 鳥人(1 / 2)

清晨,南迦巴瓦峰西側,登山大本營裏人頭湧動,所有的遊客都被請走,這裏已經完全由部隊接手,裝備、補給和人員正在源源不斷地從外麵運進來。

臨時搭建的軍用帳篷內,桑珠正在給一隊軍人傳授極地登山的經驗技巧和裝備的使用方法。這隊軍人個個神情彪悍、目光堅毅、行動起來趕緊利落,一看就是最精銳的特種部隊。

到目前為止,桑珠仍然不清楚這次任務的具體內容,昨天晚上,自己和自治區登山隊的隊友們被一架軍用飛機從拉薩連夜接到林芝機場,然後再搭乘軍車趕到登山大本營和這隊軍人會合。隻休息了四個小時後,便被通知進行登山準備。

桑珠知道自己和這隊軍人應該隻是第一批登山的,後麵至少還有兩隊人馬,因為早晨起來的時候,馬文濤又陸續看到了國家登山隊和西藏高山救援隊的旗幟,以及一些熟悉的老麵孔。尤其是看到了國家登山隊的隊長王老師,那也是自己在登山學校上學時的老師,在92年的時候曾經和倭國的登山隊一起成功登頂南迦巴瓦峰。

盡管桑珠已經成功登頂過世界第一高峰,但那裏已經鐫刻上了無數的名字。隻有南迦巴瓦峰,才是桑珠心中最期盼征服的山峰,雖然它的高度不到8000米,但卻因為它的地形複雜、氣候多變成為登山者的噩夢,百年來,人類隻有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登頂記錄——92年的那次華倭聯合登山隊的十一人全部登頂成功。然而,這次登山活動由於缺少登頂時的照片等原始記錄,在登山界卻沒有獲得廣泛的承認,國外的很多登山人士,仍然認為這座世界第十五峰是尚未有人登頂的處女峰。

然而此次倉促的行動完全不像僅僅是為了再次登頂,如此之大的規模和以軍方為主的風格讓桑珠著實有點摸不著頭腦。

桑珠的授課還沒結束,從帳篷外大步流星地走進來一位少將,後麵跟著的正是那位曾經成功登頂南迦巴瓦峰王老師。

“準備好了嗎?”少將大聲問道。

“準備好了!”所有的戰士都齊聲答道,連桑珠和他的五位隊友也不例外。

“你們的任務是,找到一條迅速達到目的地的最佳線路,沿路建立營地,為後麵的隊伍開辟一條補給通道。本次任務由王奎少校指揮,桑珠同誌負責登山指導,最困難的地方是我們要從這座山的西側繞到東側去,希望你們能發揚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老一輩精神,勝利完成此次任務……後麵,國家登山隊的王老師會宣布預定登山路線……在此之前,王魁少校會向你們宣讀保密協議,請同誌們自覺遵守……”

從大本營出發到達南迦巴瓦峰的東坡最好方法是從山腳下繞行,南迦巴瓦峰就象一個巨大的三棱狀的矛頭,東坡和西坡是矛的其中兩麵,將兩邊隔開的是一條鋒利的棱線,從山棱上越過去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桑珠的隊伍繞了很大的一個圈子,才繞到了南迦巴瓦峰的東坡,並且在預定的地點建立了一個新的大本營。而這一繞,不僅要在密密的原始森林中穿行,而且還需要翻越兩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整整耗費了三天時間。

盡管後方指揮部一直在催促,但精疲力竭的隊員們實在沒有體力繼續了,王奎少校隻能下令休整一天。這個時候後續的兩支隊伍也陸續到達了。

……

俞福元是個資深驢友兼拍客,受聘於SH市的一家電子雜誌社《走遍天下》,他最大的夢想就是環遊世界各地,用手中的相機和攝像機機記錄眼中的點點滴滴。

這是他第二次來雅魯藏布大峽穀了,上一次來這裏的時候,由於天氣的原因,一直無緣拍到南迦巴瓦峰的全貌,這一次,他橫下了一條心,哪怕是等到天荒地老,也要一窺南迦巴瓦峰的真容。

米林縣直白觀景台,是拍攝南迦巴瓦峰西坡的最佳地點,俞福元一早就起床來這裏搶占了一個有利地形。今天的運氣不錯,一直繚繞著山峰的雲霧似乎在漸漸散去,這座如“直刺天空的長矛”般的雪山半遮半掩地露出了真容,更讓人心動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