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霧靄,一場罕見的大霧籠罩了整座邙峽。
俗語有雲:“秋不過邙。”
意思便是說,秋季的邙峽,水汽旺盛,千餘裏山川水道,常被濃霧遮蔽,霧浪湍急,即使再有經驗的艄公也不敢駕舟渡越邙峽。
隻是誰能想到,剛是夏末,暑氣初散,一夜驟雨輕急,激起的山嵐水汽,竟然頃刻間便彌漫了江川,湮滅了峰巒。此時此刻,天地之間隻見白茫茫一片霧浪翻滾,宛若墜入雲霄深處。
便是在這霧浪翻滾的雄險山水之中,一座小城臨江而築,背靠群山,因地而得名,便喚作邙山城。
說是小城,其實加上四周散落的村戶,邙山城內外也有上萬戶的人口。城內居民大多姓趙,據記載,兩百多年前,趙氏先祖為避中原戰亂,一路遷徒至邙峽深處,在這蠻荒山水之間創下了基業,其後趙氏子孫便世代繁衍於此,至今已成當地望族。
山中土地貧瘠,邙山城裏的居民大多不事耕種,平日裏多是以漁獵,或是采伐山珍藥材為生,故而城內往來收售客商繁多,邙山城也因此漸漸繁華起來。
邙峽物產豐饒,說是珍貴的,不勝枚舉,可要說起最有名的,還得算是鐵線藤。
鐵線藤,多生於玄江絕壁之上,藤爪堅韌似鐵,深嵌絕壁岩縫深處,再加上產藤的山峰多處於風浪湍急,暗礁叢生的江心,所以采伐艱險,常有采藤人因此喪命。
隻是鐵線藤質地堅韌,用它紡出的藤線,是偃師製作傀儡線的好材料。
而所謂偃師,便是能夠以偃術,製造各種神奇機械和操控各種威力強大的機關傀儡進行戰鬥的修煉者。愈是強大的偃師,製造傀儡所用的材料便愈是珍貴。
鐵線藤紡出的藤線雖然不是什麼奇珍異寶,但卻是低級偃師製造傀儡線常用的一種材料。而傀儡線則是低階偃師操控傀儡的常用手段。
所以每年,一到采藤的季節,四麵八方的客商便雲集邙山城,競相收購藤線。而居高不下的藤價也使得采藤人甘冒奇險,深入玄江。
夏末剛至,藤花方謝,一年一度的采藤季便又到了。
雖說是季節到了,可往年的好天氣卻蹤影全無。此刻的邙山城裏行人稀少,往年熱鬧的集市,也因這場大霧而喧囂不在。
集市向北,是一條狹窄的小街,此刻彌漫霧氣的街麵上,卻隱約行來一道身影。
那身影十分瘦削,霧氣裏模糊的看不清他的模樣,隻依稀的看出他身上背著背囊,肩上架著一根長長的撓鉤,那撓鉤又粗又長,壓在那人的肩頭微微震顫。
有風拂來,纏在那人影四周的霧氣散了一些,這才看清他的樣子。隻見他大約十來歲的模樣,隻是一個少年。身上穿著一件破舊,卻收拾整齊的粗布衣衫。相貌平平,微方的臉上稍顯稚嫩,寬闊的額頭下,一雙濃眉襯著有神的雙目,顯得少年神情堅毅。
小街銜著主道,再往前走便是北城門,兩側的店鋪都已開張,懸起的燈籠發出朦朧的光亮,驅薄了街麵上的霧氣。
越往城門走,街上的行人便越多。他們或是獨自一人,或是三兩成群,隻是都跟那少年一樣,肩上都架著一根長長的撓鉤。撓鉤長短不一,大多都是一丈開外,鉤頭用精鐵鍛造,兩根結實的鉤刃並著矛頭,能夠牢牢的勾住山壁藤蔓,割斷岩縫根係。這是采藤人必備的工具。
邁步向前,少年小心架著撓鉤,粗長的撓鉤幾乎是他身量的幾倍,他得小心控製才能保持平衡,隻是,越是小心,卻越是要生出事端。
城門下,人群攘攘,采藤客們依次出城,少年小心的挪著腳步,避開一個個人影,終於靠近城門。少年剛剛歇了口氣,卻聽見身側一陣急促的腳步,剛想避開,那身影卻毫不避讓的加快了速度,直衝衝的向少年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