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茵茵先去醫院藥局取輸液的藥,然後去輸液室輸液。藥物對血管有刺激,於茵茵感覺自己紮著針的左胳膊疼起來,她和護士要了熱水裝在瓶子裏,把輸液管纏在瓶子上兩圈,這樣藥水流過的時候會有一點溫度,可以減輕對血管的刺激!
藥輸的很慢,中午還沒輸完,於茵茵給姑姑打電話,告訴姑姑自己中午不回去吃飯了。於文麗說:“剛好我學校有點事中午也回不去,那你午飯怎麼解決,自己能行嗎?”
於茵茵說:“沒問題的,我輸液之前就買了麵包和牛奶,就在這裏吃一口就可以。”
於文麗說:“你想的還挺周到的,好吧,那我就不管你了,我這也很忙,你照顧好自己,輸完液打車回家休息。”
於茵茵一一答應著,掛斷了電話。
其實於茵茵並沒有買什麼麵包牛奶,她一直空著肚子輸完了液,走出醫院在小餐廳裏吃了碗麵,又去藥店買口服的藥,有七八種藥,每一樣又有好幾盒,於茵茵拎著一塑料袋藥走出藥店。她沒有打車,而是去公交車站坐公交車。打車要二十多塊,坐公交車,倒一班車而已,兩塊錢就能到姑姑家了。
她這次再來,姑姑沒有向上次那樣陪她去醫院,都是她一個人去的,當然每次都是坐公交車來回。
於茵茵還是很難受,到了姑姑家直接躺在了沙發上睡著了!
晚上,於文麗對於茵茵說:”以後不要在沙發上躺著,沙發是沙發,床是床,要睡覺換好睡衣去臥室睡,你也這麼大了,往沙發上一躺多難看!”
於茵茵紅著臉聽著,唯唯諾諾的點頭。
於文麗拿出兩本書給於茵茵:“你要養成每天看書的習慣,不上學不代表就停止學習。知識永遠都學不完,你不能就這樣放棄自己甘心當個家庭主婦!知道嗎?”
於茵茵接過書,心裏很不適滋味,她當然明白姑姑話裏隱含的意思!她抱著書走進臥室,翻開書卻一個字也看不進去!她在想,如果當初好好學習了,努力了,今天功成名就了,那麼自己現在所有的煩惱也許就不存在了。就像姑姑一樣,又自己的事業,受到所有人的尊重,也沒必要非得要個孩子來填充自己原本就豐富的生活。當年姑姑姑父為事業打拚一直沒要孩子,等時機成熟了彤彤才按部就班的來到這個世界,那年姑姑都三十五歲了。孩子對於姑姑是生活的錦上添花,但對於現在的於茵茵來說要個孩子卻是雪中送炭!因為她即沒有事業又沒有成就,他的生活隻有顧濤的愛,她這幾年不止一次的想過,如果一直都沒有孩子,她和顧濤的愛還能維持幾年。她當然相信愛情,但愛情時間長了也需要轉變,比如變成親情。而兩個沒有血緣的人親情的建立,最牢固的方式。就是生一個有著兩個人共同血液的孩子,一家三口的結構是最穩固的家庭模式。於茵茵快三十歲了,除了顧濤的愛,她一無所有,於茵茵突然想明白了,原來她今天所處的困境全是因為自己不夠優秀造成的。如果自己足夠優秀足夠強大,也許今天她就不會糾結於一個孩子,究竟是她自己想要孩子還是怕著什麼。於茵茵為自己的想法感到吃驚。“難道我是怕失去?”於茵茵喃喃自語。
想法隻是開了個頭,接下來的日子於茵茵根本就沒有力氣再想其他。在C市結束了這次治療回到家裏。於茵茵開始吃謝醫生開給她的藥,按謝醫生的醫囑,有一天吃一次的,兩次的,三次的,四次的,還有一種藥要每天同一時間吃。於茵茵每天都在吃藥中度過,早上睜眼第一件事要測體溫,做記錄。人最怕的是鑽牛角尖,像於茵茵這樣每天腦子裏都是在提醒自己吃藥,吃藥,吃藥的人。沒辦法不鑽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