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讓裁判們判斷的還是兩軍勝負的問題,這可是真的難為那些裁判了。其實專門講一個演習而說,勝負並不重要。但這次秋操影響著武毅軍和定武軍的利益,那就不能不慎重討論了。
裁判們討論了半天,也討論不出結果。如果讓定武軍勝利,武毅軍肯定不願意了;相同的,武毅軍勝利,定武軍也不願意,即使是讓定武軍先勝利,後失敗,定武軍依然不願意;討論到最後,聶士成和袁世凱看著下麵的人都吵起來了,他們倆依舊不說話。
德國教官看不出什麼結果,也不會有什麼結果,這已經不是軍事問題,而是政治問題了。他們提出,如果不解決第一個問題,他們就退出裁定,其實對他們來說,第一個是無關緊要的問題。
武毅軍和定武軍隻好選擇妥協,那就是平局收場,沒有勝敗。這讓聶士成高興不已,同時又感歎這個女婿又為武毅軍立了大功。
接下來又討論分時段各軍表現問題:袁世凱強調定武軍,連續奔波,準時到達指定地點,並在不利的條件下,采取積極的攻擊,值得表揚;聶士成強調,新建立不到兩個月的武毅軍,長途跋涉三百餘裏,在演習區域建立陣地,積極防禦,這是一支有戰鬥力的部隊。
高層含蓄的爭論,下層放開的吵架,討論了接近一天,終於討論出來結果,各方也表示原則性的接受。
中德教官裁判組,聯合裁判:
秋操第一功,段祺瑞,及其所率領的定武軍,共四千餘人,獲得功勳第一。整個秋操過程中,段祺瑞所部,克服困難,積極進取,不顧勞累,在小龍山陣地前沿熟練運用火炮,全滅近一個營的兵力。隨後,在小龍山、大龍山陣地打出了定武軍的威風。
秋操第二功,周鼎臣、胡殿甲及其所率領武毅軍前路、左路,共三千餘人,長途行軍四百餘裏,按時間到達指定地點。按時完成防禦部署,並抵擋住如潮攻擊。體現了武毅軍能夠克服一切困難的氣勢。
秋操第三功,曹錕,及其所部,在秋操中,不屈不撓,頑強作戰,積極主動的完成了上級的任務。並出色的完善了後方遊擊作戰的理論。顯現出我朝官兵刻苦耐勞的本色。
……
一切評定結束,皆大歡喜,榮祿奏請朝廷,大力支持新軍建設,使之成為朝廷柱石。並大力讚揚德式訓練的優勢,經過德式訓練官兵能夠積極主動的擁護朝廷,一心一意的為朝廷辦事;經過訓練,整個軍隊團體軍事技能和思想品德大幅度提升;經過訓練,朝廷的官兵一定能抗拒洋人的欺淩,維護我大清朝的傳統。
最後,榮祿提出建議,軍隊編製應仿製德國,並兼顧傳統,形成具有我大清特色的軍隊編製。編製方法建議:獨立單位為鎮,一鎮一萬兩千餘人;鎮下編製分協、標、營、哨、排、棚。炮兵騎兵各有所屬。
整個秋操討論,最後的結果變成各軍博弈的結果。各軍建議:改編的各軍依然可以延續原來各軍的稱號。京師附近所屬軍隊最終變更為朝廷中央軍,稱為武衛軍:武衛中軍所部,榮祿統領旗人軍兩萬五千人設兩軍;武衛左軍下設武毅一軍、武毅二軍,兩萬五千人,統領聶士成;武衛右軍下轄定武軍,一萬兩千餘人,統領袁世凱;武衛前軍下轄馬玉昆所部,一萬兩千餘人;武衛後軍下轄甘軍,董祥福所部一萬兩千餘人。
半個月後,朝廷同意各部所提意見,各部所屬駐地糧餉截留,不足部分申訴辦理。並命令各部認真訓練軍隊,展示我大清朝政治製度的優越性。
秋操討論結束後,各部皆大歡喜,雖然暫時沒有朝廷的確認。各軍統帥都知道,結果差距不大,最後的結果,隻有看各軍統帥的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