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可以投資,可以經營

在您翻閱拙作《這樣投資更幸福》之前,我想先與大家分享在西方國家流傳的一個故事:

三個商人死後去見上帝,討論他們在塵世中的功績。

第一個商人說:“盡管我經營的生意幾乎破產,但我和我的家人並不在意,我們生活得非常幸福快樂。”上帝聽了,給他打了50分。

第二個商人說:“我很少有時間和家人生活在一起,我隻關心我的生意。你看,我死之前,是一個億萬富翁!”上帝聽罷默不做聲,也給他打了50分。

這時,第三個商人開口了:“我在塵世時,雖然每天忙著賺錢,但我同時也盡力照顧好我的家人,朋友們很喜歡和我在一起,我們經常在釣魚或打高爾夫球時,就談成了一筆生意。活著的時候,人生多麼有意思啊!”上帝聽他講完,立刻給他打了100分。

你看,連上帝都認可第三個商人的人生。大多數人追求的幸福,離不開物質生活的日益豐裕,也同樣不能忽視與家人和朋友的情感交流,在賺錢的過程中感受生活的美好,而不被金錢奴役,為名利所累。但當我們寄望通過投資實現物質生活的富裕時,真的能如此幸福嗎?

以我個人數十年的投資生涯來說,幸福投資,殊為不易。

中國的資本市場具有典型的新興市場特征,曆史短、波動大、風險高,同時也蘊藏著豐富機會。在2003年海富通基金剛成立之時,許多投資者尚不清楚開放式基金為何物,到2011年的今天,已有60餘家基金公司,2億被稱為“基民”的投資者。

在海富通成立至今的8年時間裏,上證綜指曾經跌至千點以下,在上市公司進行股權分置改革的推動下,市場也創出了6000點的曆史新高,隨後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又大幅跌至1600點。就在A股從6000點的大牛市至1600點的“大跳水”的2008年,在海富通於全國各地舉辦的數百場投資者交流會上,許多投資者不斷向我提問:“基金到底要跌到什麼時候?”看著我們的持有人在市場上漲時歡欣鼓舞,急速下跌時鬱悶沮喪,在指數震蕩中迷茫彷徨,情緒跟隨著行情起起伏伏、忽高忽低,心情像坐過山車,幸福感從何而來?

對於持有人的心情,我感同身受。我不斷思考著這樣的問題:“怎樣投資才能變得更幸福?”

在2008年A股下跌幅度創曆史新高的時刻,海富通與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合作的“海富通——上海交通大學投資者教育研究中心”啟動了一個“股市與幸福度”的研究課題。經過長時間的準備和調研,以及模型設計和數據處理,2009年年初,《股市與幸福感》研究報告正式麵世。

作為這個項目的參與方,我有幸在稍早時候認識了報告的主要作者——芝加哥大學的奚愷元教授,他曾因為最早開展中國城市幸福感調查而在國內聲名遠播,而實際上,他在海外進行金融行為研究早已頗有建樹。他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在投資時,人很容易失去理性,作出錯誤的判斷,在資產虧損的同時,心情往往也變得沮喪,所謂“人財兩空”。而如果能夠把握住理性投資的一些原則,就可以少受金錢的負累,擁有更好的人生體驗,甚至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獲得幸福投資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