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品位
“品位”在辭海中的含義是:“礦石中有用元素或它的化合物含量的百分數。”而時至今天,隨著《品位》與《格調》等一係列讀物的麵市,“品位”成了一種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衡量標準,並成為很多人孜孜以求的境界,在他們中間,誰接近了“品位”誰就獲得了人生的最高榮譽,品位究竟是什麼樣的呢?竟讓這麼多人魂牽夢繞,本書將給大家一個解釋。
△泡吧——“品位”在夜幕下搖曳
告別了高科技數字,走出辦公大樓,不會拖著一身的倦怠直奔自己的床榻,呼呼睡大覺。而是應該不管有事沒事,必去泡吧。酒吧、咖啡吧、茶吧,即興而定,通用的原則是:
(1)強調吧的位置。在北京,酒吧要去三裏屯,咖啡吧要去繁華街區的星巴克,不過不是像檢查衛生或安全防火似的每間店鋪都得蒞臨,而是挑選一些比較有特色的,如能聽到印度音樂,能看到尼泊爾紙漿燈罩,還有有穿牛皮鞋的阿富汗女孩子服務的那種連名字都沒有的小店。
(2)神情要悠閑自然。進門之前,滿麵疲倦,風塵仆仆;進門後,輕鬆入座,凝視著酒杯、咖啡杯或是茶杯的眼神要流露出親切和熟悉。
(3)要略帶淡淡的憂鬱,不可趾高氣揚,浮華喧嚷,但更不可愁眉不展,一副苦大仇深的壓抑感。憂鬱,需要一定著裝的烘托,深色或冷色調的,能使你沾上點貴族氣,對異性的吸引指數也立馬飆升。
(4)無論何時,對於酒、咖啡或茶的產地、品質、特性都能說出個大概。
△藝術欣賞——品位的核心內涵
看過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和好萊塢大片《指環王》後,開始關注中東的電影市場,睜開慧眼欣賞來自阿拉伯世界的伊朗影片,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認真體會異域風情、異質文化。而且這影片不會隻靠在家裏看盜版VCD來解決,要去影院感受環繞立體聲。
不對電視劇過分感冒,嚴格把握與青少年的區別,尤其是《還珠格格》、《流星花園》之類的青春泡沫劇。
對各種風格的音樂情有獨鍾,從每個月的薪水裏專門劃出一部分收藏CD,古典、鄉村、搖滾、爵士等,購置一套Hi-Fi音響,準確把握當前樂壇的動向,會哼周傑倫的《愛在西元前》、《簡單愛》,買他的專輯,但絕不追星,不關心歌手的私人生活,單純從藝術角度決定個人喜好。
碰上英國皇家話劇團來演出莎士比亞的名劇時,一定抓住難得的機會無論票價多少,絕對到場,觀看的過程中,鼓掌的時機要恰當,姿勢要優雅。演出結束退場時,作出沉醉其中,久久不願離去的樣子。觀賞音樂劇也同樣是此種態度。對待美術也審美獨特,布置家居時,掛幅油畫,也許不是真跡,但畫麵內容絕對清寧高雅。
藝術欣賞是品位的內涵,需精心磨煉。
△走進“e”域——生存方式充滿時代感
這是一個靠高科技信息支撐的時代,一個有品位的人要有做IT精英的抱負,即使實現不了,也不氣餒,轉而安慰自己:玩電腦的目的不一定非當上網站的CEO,或成為高級軟件工程師,電腦的意義更多地在於便捷快速的互聯網。
交換聯係方式除了留下手機、電話外,還會特意強調一下自己的電子郵箱。時刻提醒別人用E-mail保持聯絡。
要有自己的QQ號,和各種網友聊天,但從不沉迷其中,於是對方的年齡、性別、職業也不再讓自己費神。如有可能,也會談場網戀,為將來的回憶留點故事。
喜歡在網絡世界中衝浪,從網上下載資料、聽音樂、看電影、炒股、理財、訂購商品……充分享受網絡的優越性,喊出“e時代”、“網絡生存”等口號。
對於網絡經濟是泡沫經濟的言論充耳不聞,始終熱愛互聯網,成為各論壇的常客,並能時常發表一些頗有影響力的文章。
在互聯網上的身份通常是:大蝦,黑客,SOHO族等。
△熱衷財經——在金色海洋中遊刃有餘
關注全球經濟漲落,對納斯達克、道瓊斯、恒生、日經這些名詞的使用達到一定的頻率,對各國財經狀況如數家珍。可以縱橫捭闔地談論重大的政治事件,比如“9·11”事件伊拉克戰爭對美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造成的影響之類。關注股市動態,出入於交易大廳,但不把發財的希望寄托在股票上,對外聲稱自己不是大戶,進入股市不過是隨便玩玩,自己的生活狀況不會因為股票的跌浮而有所改變,因為不追逐蠅頭小利,所以頗能領略出股票的帶來的生活樂趣,將自己定位為潛力股,以此滿足自己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