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國共合作(2 / 2)

會後,在國民黨中央黨部擔任重要職務的共產黨員有:組織部長譚平山,農民部長林祖涵,宣傳部代理部長毛澤東等。隨後,全國大部分地區以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為骨幹改組或建立了各級國民黨黨部。這樣,國民黨就由資產階級的政黨開始轉變為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聯盟,成了各革命階級的統一戰線組織。國民黨的“一大”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以國共兩黨合作為特征的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加速了中國革命的進程,在中國革命曆史上出現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但是到了大革命後期,1927年,由於蔣介石和汪精衛控製的國民黨右派不顧以宋慶齡為代表的國民黨左派的堅決反對,宣布與共產黨決裂,發動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公開叛變革命,致使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

合作成果

1、中共幫助國民黨組建省、市地方黨部。許多共產黨員擔任國民黨省市級黨部負責人;

2、中共和共產國際幫助國民黨創建黃埔軍校和國民革命軍,為革命軍隊培養造就了一批軍政人才;

3、工農運動得到大力開展。中共領導了廣州沙麵罷工和海陸豐農民運動,並且幫助國民黨在廣州創辦了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

4、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開,首次明確提出無產階級領導權和農民同盟軍問題。中共四大以後,全國掀起國民會議運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把革命推向高潮;

5、經過兩次東征和南征,廣東革命根據地得到了統一和鞏固;

6、長期沉寂的北方革命運動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

失敗原因

大革命的失敗,從客觀方麵講,是由於反革命力量強大,資產階級發生嚴重動搖,蔣介石集團、汪精衛集團先後叛變革命。從主觀方麵說,這時黨還處在幼年時期,缺乏應對複雜環境的政治經驗,還不善於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結合起來。5

經驗教訓

第一次國共合作掀起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中國共產黨也有了極大的發展。但是,這次國共合作給中國共產黨的經驗教訓是極其深刻的。

1、建立國共合作統一戰線是必要的、正確的,但必須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無產階級領導權,對資產階級實行又聯合又鬥爭的政策,這是革命成敗的關鍵;

2、農民是無產階級的可靠同盟軍,農民問題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中心問題,必須放手發動農民,堅決依靠農民,建立鞏固的工農聯盟;

3、武裝鬥爭是中國革命的特點,必須重視武裝鬥爭,建立黨和人民直接掌握革命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