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臨證輯要(四)(1 / 3)

二、關元穴的臨床應用

關元穴一名次門,一名下紀,一名太中極,一名丹田,為任脈與足三陰經之交會穴,小腸之募,臨床應用非常廣泛,如陽痿早泄,夢遺滑精,遺尿癃閉,小便頻數,尿濁尿血等泌尿生殖係統疾病;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帶下、產後出血、陰挺等婦科常見病;腹脹腹痛,腹瀉痢疾,脫肛便秘等胃腸係統疾病;各種疝氣;浮腫;中風脫證及一切虛勞損傷;四肢厥冷;六脈微細等。關元穴是人體重要補穴之一。

(一)腧穴位置

《素問》記載本穴在臍下同身寸之3寸,《靈樞》謂臍下3寸關元也,《難經》記載在臍下2寸,《針灸甲乙經》記載在臍下3寸,《銅人腧穴圖經》記載在臍下3寸,《針灸大成》亦謂在臍下3寸,《醫宗金鑒》記載從中極上行,在臍下3寸,曲骨上2寸。

體表解剖:在臍與恥骨聯合的連線上,臍下3寸,恥骨聯合(曲骨)上2寸,仰臥取穴。

(二)穴性與功用

1.補元益氣,溫腎健脾

關元係小腸募穴,又係任脈及足三陰經之交會穴。《難經》雲:“諸十二經脈者,皆係於生氣之原;所謂生氣之原者,謂十二經之根本也,謂腎間動氣,此五髒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原。”腎間動氣,受於先天,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原動力,而此原動力出生後,則需要小腸不斷地吸收營養充盈之,才能繼續發揮作用。正如《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但小腸之所以能吸收營養,還須依賴命門真火(腎間動氣)充盈。欲使命門真火充盈,須灸小腸募穴關元。因真火屬陽,灸能補陽。而陽之生發,須以陰為物質基礎。小腸內容之食物為陰,小腸的消化吸收功能為陽。灸關元則使陽生(增強消化吸收的功能)陰長(吸收營養物質增多),使人體氣血充盛。可見關元不僅係先天之本,又係後天生化之源,故用此既可健脾,又可補腎。

2.育陰潛陽,引火歸原

關元乃腎間動氣所出之處,所謂腎間動氣,即真氣也。《扁鵲心書》雲:“虛勞咳嗽,潮熱咯血,吐血,六脈弦緊,此乃腎氣損而欲脫也。急灸關元三百壯。”又說:“中風失音,乃肺腎氣損,金水不生,灸關元五百壯。”接著說:“小便下血,乃房事勞損腎氣,灸關元二百壯。”都說明了腎陰虧損,虛火妄動的病理變化,治療則必求之於灸關元,以達育陰潛陽、引火歸原之效果。

3.補腎固脫,回陽救逆

《扁鵲心書》雲:“霍亂吐瀉,乃冷物傷胃。灸中脘五十壯,若四肢厥冷,六脈微細等,其陽欲脫也,急灸關元三百壯。”《類經圖翼》雲:“主治怕冷,諸虛下損,臍下絞痛,漸入陰中,冷氣入腹,小腹奔豚……。”又說“傷寒少陰證,六脈緩大,昏睡自語,身重如山……,腹脹,足趾冷過節 ,急灸關元三百壯。”都精辟地闡明了關元穴具有補腎固脫、回陽救逆的作用。

4.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脈經》雲:“關脈濡,苦虛冷,脾氣弱重下痢,……針關元補之。”若因過食生冷,脾胃失和,而致中焦運化失常,乃生下利腹瀉;寒凝氣滯,而致腹脹腹痛,針或灸關元,再配天樞、陰陵泉,而達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效。

5.補腎納氣,溫陽利水

腎經病候,是主所生病者腸;脾經病候,是主所生病者溏泄,脾失健運,則積濕不化,積則氣逆,氣逆則水道不利。《脈經》雲:“關脈伏,中焦有水氣,溏泄,針關元利小便,溏泄便止。”《扁鵲心書》說:“水腫膨脹,小便不通,氣喘不臥,此乃脾氣大損也,急灸命門二百壯,以救脾氣,再灸關元二百壯,以扶腎水,自運消矣。”由此可見,針灸關元,既可補腎納氣,又可溫陽利水。

6.補血調經,溫暖下元

關元為婦人之胞,女子藏血之處,《千金》雲:“婦人絕子不生,胞門閉塞,灸關元三十壯。報之。”《銅人》雲:“關元治臍下疼痛……婦人帶下瘕聚,因產惡露不止。月脈斷絕,經冷。”《圖翼》雲:“主治積冷……婦人帶下瘕聚,經水不通,不妊,或妊娠下血,或產後惡露不止,或血冷月經斷絕,但是積冷虛乏,皆宜灸。”《針灸經穴圖考》:“女子絕子,血在內不下,關元主之。”以上均賴於關元補血調經,溫暖下元之效應。

7.補虛瀉實,延年保健

關元穴係人體常用要穴之一,作用非常廣泛,臨床雖多以補虛為主,但亦可用於瀉實。如《脈經》雲:“尺脈浮,下熱風,小便難……針橫骨關元瀉之;尺脈緊,臍下痛……灸天樞,針關元補之;尺脈滑,血氣實,婦人經脈不利,男子溺血,針關元瀉之;尺脈弱,陽氣少,發熱骨煩……針關元補之;尺脈濡,苦小便難,……針關元瀉之;尺脈遲,下焦有寒……針氣海關元補之。”

此外,常用關元作為保健穴。古有春灸氣海,秋灸關元,口生津液。若傷寒後,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虛勞,當灸關元三百壯。中年以上之人,腰腿關節作痛,乃腎氣虛憊也,風邪所乘之證,灸關元三百壯。老人氣喘,乃腎虛氣不歸海,灸關元二百壯。《類經圖翼》雲:“關元主諸虛百損,……但是積冷虛乏,皆宜灸,多者千餘壯,少亦不下二三百壯。活人多矣。然須頻次灸之,乃下兼三裏,故曰:若要丹田安,三裏不曾幹。”宋代竇材說:“……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五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餘五十時常灸關元五百壯……遂得老年康健。”由此可見,關元穴不但能夠治療諸虛百損,真陽欲脫等證,而且還可以保健延年。

(三)關元穴的配伍

1.配大敦治疝氣

《素問·大奇論》雲:“腎脈大急沉,肝脈大急沉,皆為疝。”任脈病候,男子內結七疝;肝經病候,是主肝所生病者……狐疝。其證因熱則弛緩不收,因寒則上引作痛,因濕則腫脹下垂。熱而不欲按者屬濕熱;寒而喜按者屬寒積。在血分者不移動;在氣分者多動。”概括地論述了疝氣的臨床症狀,並說明疝氣形成與任脈、肝經和腎經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治療時取任脈與足三陰經之交會穴關元及肝經井穴大敦,以達溫腎健脾、暖肝散寒之功。

2.配橫骨、陰陵泉治癃閉

《脈經》雲:“尺脈浮,下熱風,小便難……針橫骨關元瀉之。”又說:“氣癃溺黃,關元及陰陵泉主之。”橫骨乃是足少陰腎及衝脈之交會穴。衝脈起於小腹內,下出於會陰部,善治腹內拘急而痛。陰陵泉為脾經之合穴,合主逆氣而泄,脾失健運則積濕不化,濕積則氣逆,氣逆則水道不利,取之可健脾化濕以降逆。如《資生經》所說:“治腎病不可俯仰、氣癃。”三穴相配,共奏溫中散寒、泄熱利尿、理氣止痛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