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發結構與組成
用肉眼觀察,頭發是一根黑細的纖維,截麵多半呈圓形,直徑為40~50微米。
如果用顯微鏡觀察(通常放大400~800倍),則可看到毛發表麵狀似魚鱗,稱為毛鱗片。毛發內部結構如何呢?如果我們將毛發切剖,好比將甘蔗劈成兩半,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則可看到由外到內,明顯區分為三層,我們稱之表發層、皮質層及髓質層。
通過分析,我們清楚毛發的表皮、皮質、髓質三層是由下列四要素組成的。
(1)蛋白質:頭發主要由蛋白質組成。蛋白質的形狀似彈簧,頭發的彈性正是由此而來。一根頭發是由數萬根的蛋白質纖維組成的。蛋白質數目較多,頭發則越粗,越有彈性,走動時甩去的秀發更易彈回。
(2)水分:在頭發蛋白質間隙,存有一些保濕因子具有吸聚水分的特性,這種保濕因子越多,頭發越顯柔亮。蛋白質及水分是發內兩大組成,以重量分析,100克的頭發,蛋白質約占80克,而水分約20克。
(3)黑素:頭發蛋白質間隙,除了水分還存在些許多黑素,黑素多散布在頭發皮質及髓質層內。表皮層內因無黑素,故呈透明狀,這是頭發有光澤的主因,好比在紙上加了一層透明蠟質,紙的光澤即被加強。頭發內的黑素越多,頭發越烏黑。不過如果依重量比率,再烏黑的發質,黑素含量也占不到1%的成分。
(4)鍵結(凝膠):為什麼頭發內的蛋白質纖維不會鬆散開來?這主要是頭發內除了蛋白質、水分及黑素外,還含有凝聚蛋白質纖維的膠質(凝膠)。
秀發受損查原因
發質的傷害主要是由於受到燙、染、吹、曬的緣故,發尾經曆更多更久的燙染吹曬,受損自然較發根嚴重。
(1)蛋白質流失——堿傷害。燙染時,藥水中添加的堿劑,在膨潤發質,以便染燙主劑滲透的同時,具有破壞頭發蛋白質的作用,發尾經曆較多次的染燙,蛋白質大量流失後,在顯微鏡下,甚至可看到嚴重的多孔狀。
(2)水分流失——熱傷害過度的吹曬。這是導致水分流失的直接原因。此外,許多美發廳習慣在吹整前抹油脂,或使用油脂含量較高的定型產品,至吹發時油脂包覆頭發,使水分不易蒸發散熱,因而延長熱的接觸(傷害)時間(不易吹幹),更提高熱傷害的程度。
(3)二硫化鍵(凝膠)破壞——氧化傷害。有人說頭發分叉乃一根變兩根有什麼不好?經驗告訴我們,分叉頭發,洗時澀,易糾結,洗後(造型後)毛糙而無光澤,這都是因為氧化後的凝膠帶負電荷,氧化越嚴重的頭發,內部屯積的負電越多,毛鱗片間因負電相斥而張開,導致洗發後粗澀、糾結、無光澤;相鄰的頭發,也因積蓄的負電相斥而顯得飛揚、毛糙。
(4)黑素破壞——氧化傷害。凝膠被各種氧化劑氧化的同時,發內的黑素也被氧化而使發色變黃。因此出現粗澀、毛糙、分叉、糾結、無光澤、變黃等現象,即是黑素流失的緣故。
養發護發的原理
要使頭發達到彈性好、柔亮、緊密、烏黑,必須經常注意養發護發。護發的原理有如下幾點:
(1)蛋白質增進發質彈性。許多護發品都含有膠原蛋白質、活細胞、胎盤素、水解蛋白、小麥草蛋白質、海藻蛋白質、珍珠蛋白質、角蛋白質、動物或植物蛋白質、PPT、CPP、OPT、氨基酸……上述的種種成分都是蛋白質,目的都是增加發質彈性,不同的是蛋白質的來源及分子的大小。有人說雞蛋可以護發,因為雞蛋含有蛋白質,則雞肉、鴨肉、羊肉都有蛋白質,也都可以護發。實則不然,蛋白質是高大分子,頭發不易滲透,要先將蛋白質水解成許多較小分子才可吸收(比較小的分子通稱PPT),PPT若再水解,則成氨基酸。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如果發質受到較嚴重的堿傷害,或先天細塌而多孔,選擇護發劑時,宜注意其蛋白質分子的下列特征:濃度、分子大小和滲透力。
(2)保濕物質,使頭發更柔亮。毛發內具保濕功能的蛋白質及維生素(尤其維生素B5)組成的保濕護發劑,可使幹燥的發質更柔亮,粗硬的發質更柔軟,自然卷的發質更柔順。
除了保濕物質,還有部分強調柔亮效果的護發品,采用綿羊油、貂油、羽毛油、玉米油、甘油等動植物油質及礦物油等,由於頭發不能吸收油質,油脂僅能覆蓋頭發表麵,使秀發暫時有柔亮效果。如果親水效果不好,不易溶於水,長久使用,反易影響整發時水分的揮發與散熱,間接造成發質的熱傷害。在挑選柔亮護發品時,可將護發劑抹在手背,用水槍噴水,檢查水分是否溶入護發劑,倘若手背上有水珠形成,表示護發品親水性不佳,最好停止使用。
梳理頭發的作用
人體除了關節處能運動自如外,其他部位的運動則需靠外力或仰仗全身運動。而頭部往往無法實施合適運動,更需外力扶持。梳頭則是一項生發、護發以及頭部保健的運動。
在人的頭皮上,分布著許多的血管、神經、皮脂腺、汗腺和毛囊。梳頭不僅能除去頭皮屑和汙垢,而且梳齒在頭皮上來回輕輕劃過,能刺激頭皮的神經末梢,通過大腦皮質來調節頭部神經功能和鬆弛頭部神經的緊張狀態,促進頭部的血液循環,使毛囊、皮脂腺、汗腺等得到充分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