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黎誌遠(1 / 2)

黎誌遠聽到周治,說他也可能知道海城縣令,不派兵圍剿馬大蟲的原因,心中不由一緊,暗道:“這些事情可都是官場上的秘辛,周治這麼一個商人家的少爺,是如何知道的?”

心中存有疑問,黎誌遠便問周治道:“周兄弟也能猜出海城縣令,不出兵圍剿馬大蟲的原因?”

見黎誌遠問他,周治心中一喜,暗道:“上鉤了。”

嘴上卻是說道:“我當然知道,這千裏做官隻為財,海城縣令敢放任馬大蟲,在其治下,禍害地方,必然是收了馬大蟲的好處了。”

說到這時,周治冷哼一聲,憤恨的說道:“隻是這縣老爺,吃相有些太過難看,我們周家又不曾短過他的孝敬錢,年節送禮,日常走動,什麼時候少了他的好處了。沒想到他卻好處照拿,事情一點也不給辦,任由馬大蟲四處為禍,就像是在我們周家頭頂上,懸了一口利劍,讓我們周家上下,整天的對此提心吊膽,不知道這口利劍,什麼時候就會落了下來。”

周治說完,就看向黎誌遠,要聽他說些什麼。

周治說的這些話,不過隻是拋磚引玉罷了,他當然也知曉,海城縣令絕不會隻為了馬大蟲的那些好處,就敢放任馬大蟲不管,周治這麼說,不過就是故意說給黎誌遠聽的,想看看黎誌遠,在聽到這些話後,會說些什麼。

黎誌遠聽完周治的話,心中卻是在暗笑自己,太過緊張敏感了些,心中說道:“周家不過隻是商家,官場上的秘辛,周治又怎會知道,不過隻是有些自己的揣測罷了。”

想到這裏,黎誌遠搖頭笑了幾聲,說道:“周兄弟隻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海城縣令怎會隻因貪圖馬大蟲的財物,就放任他不管,若真是這樣的話,總督大人也饒不了他,早就將他拿辦,以儆效尤了。”

周治卻是接著說道:“那如此說來,這海城縣令敢縱容馬大蟲,為非作歹,並不隻是為了貪圖一點錢財了,可這還能有什麼別的原因嗎?”

周治說著話,用眼去瞧向黎誌遠,去看他的反應,心中則說道:“快些把你知道的,都說了出來吧。”

黎誌遠這時,卻是再也不肯多說什麼,隻是說道:“這些都是那些官老爺們,應該去想的,咱們這些人,隻要心中知道,這海城縣令如此為官不仁,早晚必有所報就是了。”

周治沒能從黎誌遠嘴裏,得到自己想要知道的,不免有些沮喪,隨口說了聲“那是”,又說道:“海城縣令這般的不在乎我們的死活,早晚必受天譴。”

沒能從黎誌遠口中,聽到想要的東西,周治也就沒有再繼續這個話題的心思,又問道:“黎大哥在奉天殺了日本人,如今又成了逃犯,今後不知有什麼打算?”

被周治問到自己以後的打算,黎誌遠有些神情低落,低頭想了下,說道:“我黎某人這次大難不死,僥幸活了下來,全是靠這些兄弟們義氣,危難時挺身相救……”

話剛說到此,黎誌遠身旁有人說道:“黎大哥這話,就是見外了,你我既都是兄弟相稱,這時候就應該挺身而出,為了兄弟義氣,兩肋插刀,再說黎大哥也罪不至死,總督大人這次,也有些太不近人情了。”

其餘的人,也都是說了些兄弟義氣的話,一時間倒感動的黎誌遠,七尺的漢子紅了眼,說道:“黎某人能和眾位兄弟相識,真是三生有幸,日後大家同生共死,黎某人絕不負眾位兄弟。”

周治在黎誌遠等人口中,幾次聽到東北總督徐世昌的名號,心中不由奇道:“聽他們幾人話中的意思,倒似乎和東北總督有些交情,這些人是什麼來路,不過都是些巡防營的小頭目,怎會和東北總督,牽扯上關係?”

黎誌遠這時對周治說道:“不瞞周兄弟知道,我們弟兄來東北之前,都曾在關內新軍中幹過幾年,如今關外是待不下去了,我準備帶著兄弟們回到關內,看看還能不能再新軍中謀個職位。”

周治聽後點了點頭,卻是問道:“我聽黎大哥幾次提到了總督大人,莫非黎大哥和總督大人相識?”

黎誌遠這時聽了,神情有些為難,似是有難言之隱,不想多說這事,他身旁的幾人,也多是麵露憤恨不平,隻聽黎誌遠說道:“總督徐大人,在到東北上任之前,曾在新軍中,挑選了我們兄弟幾人,充作徐大人的親兵,一起隨他到東北上任。”

黎誌遠說到這時,神情有些痛苦,顯然他這些年,必是一心一意的服侍徐世昌,卻沒想到,徐世昌為了平息日本人的怒火,竟拿他出來殺頭。黎誌遠又說道:“不過隻是在徐大人身邊,聽了幾年的教訓,別的倒是說不上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