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民團的製度(1 / 2)

“我找你也沒什麼大事。”黎誌遠說道,隻是他的神情有些高深莫測,似是把自己當作胸中有韜略,能以一言定邦的國士一般。

隻聽黎誌遠說道:“我隻是想知道,長官是準備要將民團,訓練成一支什麼樣的隊伍?”

周治微微一笑,說道:“當然是一支精銳,一支驕悍之師。”

黎誌遠心中猛的一跳,暗道:“周治將民團,訓練成一支精銳的驕悍之師,要意欲何為?如果隻是為了對抗馬大蟲,不就是有些多此一舉嗎?”

不過黎誌遠還是接著說道:“精銳之師,有精銳之師的練兵之道,可任何一支軍隊,若要能成軍,必先要有鐵的紀律,嚴實的章程,來約束這支隊伍。”

說到這裏,黎誌遠問道:“不知長官,可曾有了主張?”

“若是還沒有的話,黎某在新軍中,廝混了數年,對新軍中的那一套製度,還是知曉的,或許能幫得上長官一二。”黎誌遠說道。

黎誌遠來找周治,說了這些,其實是因為剛才聽了周治,在民團眾人麵前,對立正的那一番大論,起了和周治爭個高下的心思。

黎誌遠心中想道:“想我黎誌遠也是一個漢子,若論見過的世麵,我從北京來到奉天,所見的人,哪個不是高官厚祿,若比才能,也不見得就比他周治差了,他周治不過隻是地主商人家的少爺,都能有這般見識,那我要是不顯擺一下我的才能,豈不是會讓他看輕?”

“新軍中的製度,在如今滿清各軍種之中,應該是不錯的,我也願意借鑒一二,卻不準備照搬全用。”周治說道,卻讓黎誌遠心中不服。

黎誌遠說道:“新軍的各項製度,可全都是引自西洋軍隊,是世界上最好的製度。”

“黎大哥的話,我不敢苟同,世界上哪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最好的軍隊製度,治軍之道,千差萬別,惟有適合,才是上策,新軍的那套製度,隻不過是照搬了西洋軍隊,卻不曾考慮過這些製度,是否適合新軍。”

“那長官就是有了主見!”黎誌遠說道,他出自於新軍,自然以新軍為榮,這時聽周治說的話,似乎對新軍不那麼認同,心中難免不快。

又道:“那可否說來,也讓黎某人聽上一聽。”

“你隨我來。”周治起身,帶著黎誌遠,來到民團的一間屋子裏,取出了紙筆,交到黎誌遠手中,然後說道:“黎大哥在新軍中多年,對於新軍的軍紀和規章製度,應該是耳熟能詳的,就請黎大哥將新軍的那些製度,默寫下來,然後你我二人,再逐條商量,將那些不適合民團的製度剔除,再加進一些適合民團的條款。”

黎誌遠接過紙筆,也不多話,將自己心中,記得的新軍的那套製度,默寫下來,心中卻是在暗道:“新軍的規章製度,借鑒於西洋,我倒是要看看,一會兒你能有什麼高論,能從中挑出毛病。”

黎誌遠揚揚灑灑,半天的工夫,累了個滿頭大汗,才將新軍的那些規章製度,寫了一個大概,交到周治手中,說道:“周兄弟你且看一下,這新軍的規章製度,可有哪裏是不適合民團的,還需要剔除。”

周治聽黎誌遠,說話的口氣不對,暗自猜測黎誌遠是怎麼了。

接過那些紙,周治看了一看,隻見黎誌遠寫下的,都有新軍的軍規、結構組成等一係列的製度,新軍的這些製度,倒是嚴謹,看來主持新軍建軍的那人,倒是有一些見識和才能。

周治在心中暗道:“這一回可是說了大話,新軍的這些製度,真是不錯。”

周治將那些紙放下,然後提起筆,找來一張白紙,在上麵寫下“保衛一方百姓平安”幾個字,說道:“新軍的各項製度,倒是讓我眼前一亮,我真沒想到,滿清的軍隊,幹不過洋人,可新軍的製度,卻讓人挑不出什麼毛病。”

黎誌遠聽了周治的前半句,心中剛有一些快意,就被周治的後半句給激怒了,當即說道:“我新軍中人,都是堂堂七尺漢子,胸懷一腔報國熱血,周兄弟這話,有些太傷人了。”

“我隻是就事論事,”周治說道,“若從道光年間的**戰爭說起,對新軍可能有些不公,可李鴻章李中堂,自滅了太平軍以來,主持洋務,師夷長技以製夷,數十年間來,新軍可有什麼值得稱道的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