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子敬在半筆齋啊(1 / 2)

北有琉璃廠,南有小華亭。

琉璃廠的大名自不消多說,雄踞京城,傳承悠久,清代的赴試舉人入京趕考時多聚居於此,所以文化氣氛濃厚,一些經營筆墨紙硯和古玩書畫的店鋪便開在了這裏,久而久之,這裏邊成為了一條著名的文化街。

如今時過境遷,科舉早已被廢,舉人們也如曆史塵埃般消散,可這條因科舉而興的文化長街卻一直的保留了下來,直到今天。

然而正所謂“北有琉璃,南有華亭”,他們海山也未必沒有這樣的地方。

華亭是古代舊名,傳至今日早已湮沒無聞,不過它卻以另一種形式保留了下來,保留了這個名字。

正如琉璃廠不是廠一樣,華亭也不是亭,它是一條街,是一條文化屬性與市場定位跟琉璃廠差不多的古玩街,傳說這條街建立早明代書畫家董其昌的府邸舊址上,隻是不知道為什麼取了個名字叫華亭。隻不過華亭原先是個挺大的地名,現在用作街名略有不妥,於是就加個“小”字,稱“小華亭”。

而且古玩街之類的地方選址也是有講究的,可不能隨便亂選!否則是會被行家笑話的。

首先要選在“文氣”濃鬱的地方,畢竟古董也是幾千年的老東西了,讓讀書人的“浩然正氣”鎮一下比較妥當(端木賜……)。比如那京城的琉璃廠,就是選在入京舉人的彙聚地上,那裏雲集了天下最頂尖的讀書人,文氣自然濃鬱,開條古玩街也自然是毫無問題。

至於這小華亭也不簡單,修建在明代書畫家董其昌的府邸舊址之上,傳說是清代康熙年間修的,專門用來迎合那位推崇董其昌的皇帝。

董其昌是明代最著名的書畫家之一,其畫風及理論對當時以及未來兩百年的畫壇影響甚大,清康熙帝對其讚譽有加,推崇備至。而且其人曾經進過翰林院,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入東宮教導過太子,這樣的人物一般都會被民間視為文曲星。所以在他的府邸舊址自然也夠格修一條古玩街,而且是綽綽有餘。

而且這小華亭和鶴園不同,鶴園的門檻太高了,沒有一定的身家堆砌台階是跨不過去的,而且那個地方是拍賣會,性質和這裏不太一樣。小華亭更像是琉璃廠,也是大旗高張,歡迎四方來客,買與不買隻在一念之間而已。

甚至隻是觀光遊玩也沒關係。

今天的小華亭就來了兩位陌生的遊客。

……

……

難得有一天不下雪不起風不多雲而且陽光明媚的好天氣,端木賜本來想靜靜地烹一杯好茶,然後鑽進被窩裏睡一個暖洋洋的下午覺。計劃是很美妙,可惜卻又變化。

變化來自危月。

這個身體裏流著一半中國血統的rb貴族說他今天聽說在小華亭出現了一件好寶貝,想要去見識見識,讓端木賜帶路。端木賜表示海山這低頭我還沒踩熟呢怎麼給你帶路,危月表示那就一起踩。

然後他倆就來了。

這兩個衣冠楚楚的“年輕人”把車倒進街口旁的停車位,然後當街這麼一站,就是兩條上好的肥羊啊!古玩街兩邊的老板夥計們個頂個的見多識廣眼光毒辣,一眼就瞧出了這倆人必定屬於那種是投了好胎的富家公子,玩女人玩膩了改玩古董了!

當即就有不少漢子蠢蠢欲動,準備把這兩隻肥羊拉到自己店裏狠狠宰一刀!剜下來的肉恐怕夠自己吃挺久的,這才是古玩店“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真諦啊有木有!

有時候古玩店老板甚至覺得古玩店存在的意義,就是等待著一位可以一擲千金的豪客啊!簡直是宿命般的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