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餘韻(1 / 2)

藝術節結束後,餘波依然嫋嫋不絕,不過這些和端木賜都沒什麼關係了。他的注意力都被墨家吸引去了。

他和墨家的人在一座茶樓裏相會,交流了許久,這才知道墨家在秦漢之後雖說沒有消亡,但卻已經淵源不如當年春秋時代的盛況了。他們的注意力都轉向了工匠技術上的革新了,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每一樣的背後都閃爍著他們的身影。

而且不止如此,曲轅犁、紡車、水車等對農業有極大裨益的工具,都是他們發明出來的。然後秉著“兼愛”的精神,他們並沒有以此來牟利,而是悄悄地推行天下,普惠眾生,而自己則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沒人知道他們的貢獻。

直到近代以來,他們受到工業文明的衝擊,這才如夢方醒,從原始的發明創造中醒過神來,開始派遣優秀的成員遠赴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其中有不少人後來都成為了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隻是沒人知道他們其實是墨家的人罷了。

比如那位被人稱作“中國鐵路第一人”、修建了京張鐵路的詹天佑,其實就是墨家的弟子,墨家一直都沒有放棄自己惠澤天下的使命。

其實就連名震世界的錢學森也是他們的成員之一,當年錢學森被滯留在美國不得歸,還是墨家的人千辛萬苦地打通了政府的關節,讓政府出麵使之可以歸國參加建設。其實這件事端木賜是知道的,因為他當初就在美國。而這件事他也出力甚多,甚至不惜暗中出麵與美國官員進行交涉,否則的話錢學森也不會這麼容易的就回到故國。

隻是當時的端木賜並不知道錢學森是墨家的人罷了,他這麼做完全是出於對華夏的一片公心和熱忱,畢竟那是他兩千多年的故國,他也想它好。隻是由於某些特殊原因和特殊曆史時期他不能回去出力,但送願意回去的人去出力他倒是很歡迎的。

如今的墨家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個科技機構了,雖說仍會研習墨家的經典,但實際上已經不怎麼用了。畢竟現在已經是現代社會了,而非當年那個戰火紛飛、翰墨文華的古典社會。墨家的一些思想都現在已經完全不合用了。更何況在現如今的世界背景下,墨家也已經完全失去了主宰國政的可能和權力。

除非哪天世界上的幾個核大國忽然腦袋抽筋,互相發射原子彈,把全世界打成一片廢墟,大家一起回到古典時代,否則的話就絕無可能。實際上就算後者發生了,墨家重新崛起的可能性也不大,畢竟現代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墨家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其實已經出現了不少成果,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甚至可以改變現如今的世界——起碼在生活方麵。隻是墨家也有自己的顧忌,害怕身份泄露什麼的,所以一直不敢公諸於眾。

現在好了,端木家的人出現了,端木家和墨家同為春秋一脈,千年的交情了,大家還一起幹翻過秦王朝,想必是絕對可以信任的。更何況端木家財雄勢大,腦袋夠硬,絕對可以扛得住,把自己的科研成果交給端木家是絕對可以放心的。而端木家也可藉此獲利,大家各取所需,順便造福世界……

而從墨家的口中,端木賜也知道了那些古老學派們的命運,兵家、農家、名家、雜家都消亡了。而陰陽家被並入了道家,大家一起去當了道士,其中一部分東渡日本,成為了東瀛的陰陽師。

而其中縱橫家的命運最讓端木賜扼腕。

縱橫家可謂是最喜歡天下大亂的學派了,隻有混亂的世道才有他們的用武之地,否則就隻能去鴻臚寺之類的外交部門磨嘴皮子了。在三國結束,天下歸司馬氏的時候,縱橫家再一次發威,趁著“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是白癡的機會,成功的挑起了“八王之亂”,把好好的一個天下江山打的支離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