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是跳繩的故鄉,多次掀起跳繩熱。1957年西安高中創編了“跳繩舞”;跳繩1959年,陝西師大舉辦了中國第一個“跳繩培訓班”;1981年4月3日,中國體育報發表了胡安民老師“論跳繩”的部分內容《跳繩的分類和方法》,隨之全國各地響應國家體委號召,開展了“三跳”比賽,1992年5月2日,舉辦了“西安首屆跳繩大賽”,800多人參賽;1993年5月9日舉辦了“西安第二屆跳繩大賽”;40多個代表隊參賽,陝西電視台現場免費直播100分鍾,開創了電視直播跳繩比賽的先例;1993年12月27日,在西安師範成立了全國第一家“跳繩協會”;1995年7月“陝西省跳繩交流團”應邀訪問新加坡;1999年8月1日,在西安師範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跳繩藝術學校”;1999年9月,陝西花樣跳繩隊赴京參加國慶50周年慶典活動,並榮獲第六屆全國民運會表演項目技巧類一等獎,跳繩首次獲得國際級大獎;2000年上了陝西電視台春節文藝晚會;2001年元月,應邀訪問香港,為“全港跳繩大會”助興,表演4場,受到大家熱烈歡迎。2001年5月陝西花樣跳繩隊赴石家莊市,榮獲全國首屆億萬婦女健身活動特色項目“優秀表演獎”;2002年7月花樣跳繩列入“陝西省第三屆民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結束了跳繩隻是民間活動的曆史;2003年9月陝西花樣跳繩隊在寧夏銀川市再次榮獲第七屆全國民運會表演項目技巧類一等獎。共計花樣跳繩榮獲國家五項大獎,為陝西省政府向國家申請花樣跳繩列入全國民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創造了條件。跳繩的起源跳繩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曆史,南宋以來,每逢佳節都跳繩,稱為“跳繩跳白索”,原屬於庭院遊戲類,後發展成民間競技運動。跳繩是一種在環擺的繩索中做各種跳躍動作的體育遊戲。清人潘榮陸《帝京歲時紀勝》記錄清代北京元宵節民間娛樂活動時,稱跳繩為“跳白索”。《鬆風閣詩抄》有詩記載:“白光如輪舞索童,一童舞索一童唱,一童跳入光輪中。”這種加伴唱的跳繩遊戲,娛樂性很強。跳繩有單腳跳、單腳換跳、雙腳並跳、雙腳空中前後與左右分跳等多種方法。跳時,擺繩與踏躍動作要合拍,可一搖一跳,也可一搖兩跳乃至一搖三跳。搖繩的方向可前可後。用長繩可兩人同時搖動、集體輪流跳或同時跳。跳躍時還可按不同情況編排各種動作花樣,也可用節奏與旋律適宜的歌謠伴唱。除花樣跳繩外,也可按一定距離,邊搖繩邊跑向終點,比賽速度。
跳繩時宜前腳掌著地,不要穿皮鞋及硬底鞋,繩的長短粗細也要合適。跳繩不僅可以促進少年兒童身體正常發展,而且對發展其靈敏、速度、彈跳及耐力等身體素質也有良好作用,所以除為廣大青少年所喜愛外,還常用作各專項運動訓練的輔助練習。跳繩運動優點一、簡單易行跳繩花樣繁多,可簡可繁,隨時可做,一學就會,特別適跳繩宜在氣溫較低的季節作為健身運動,而且對女性尤為適宜。從運動量來說,持續跳繩10分鍾,與慢跑30分鍾或跳健身舞20分鍾相差無幾,可謂耗時少、耗能大的有氧運動。
二、鍛煉多種髒器
經國內外專家研究,跳繩對心髒機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它可以讓血液獲得更多的氧氣,使心血管係統保持強壯和健康。跳繩的減肥作用也是十分顯著的,它可以結實全身肌肉,消除臀部和大腿上的多餘脂肪,使你的形體不斷健美,並能使動作敏捷、穩定身體的重心。
跳繩能增強人體心血管、呼吸和神經係統的功能。跳繩能增進人體器官發育,有益於身心健康,強身健體,開發智力,豐富生活,提高整體素質。跳繩時的全身運動及手握繩對拇指穴位的刺激,會大大增強腦細胞的活力,提高思維和想象力,因此跳繩也是健腦的最佳選擇。
鑒於跳繩對女性的獨特保健作用,法國健身專家莫克專門為女性健身者設計了一種“跳繩漸進計劃”。初學時,僅在原地跳1分鍾,3天後即可連續跳3分鍾,3個月後可連續跳上10分鍾,半年後每天可實行“係列跳”如每次連跳3分鍾,共5次,直到一次連續跳上半小時。一次跳半小時,就相當於慢跑90分鍾的運動量,已是標準的有氧健身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