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作手回憶錄23(1 / 3)

第二十三章 比小道消息更壞的是匿名消息

股票投機永遠不會消失,也沒人盼望它消失。你無法通過警告投機有危險而阻止人們投機。你也無法阻止人們猜錯,不管他們多麼有能耐、經驗多麼豐富。精心設計的計劃會流產,因為股市充滿著意外甚至不可預料之事。災難可能來自大自然或天氣,可能來自你自身的貪婪或你的虛榮心,也可能來自恐懼和無法抑製的希望。但除了那些你可以稱為天然之敵的東西以外,股票投機客必須戰勝一係列從道德到商業都站不住腳的行為和惡習。

回想25年前我初涉華爾街時的一般做法,我得說,華爾街變得更好了。老式投機商號已經沒有了,盡管對賭經紀行仍然大行其道,引誘沉迷於暴富遊戲的男男女女入蠱。證交所不僅對十足的騙子采取殺無赦的政策,還要求其成員嚴格遵守規則。許多有益的監管和限製已經得到了嚴格推行,但仍有改善空間。有些惡習依然頑固,但這主要是拜華爾街根深蒂固的保守主義所賜,而非倫理上的麻木不仁造成的。

股票投機向來不易,現在更是一日難於一日。不久前,真正的作手還可以對每隻在交易所掛牌的股票都了如指掌。1901年,摩根推出美國鋼鐵公司——這其實是一個公司聯合體,其中每個成分公司本身又是一個更小的公司聯合體,而且其中大部分存在的時間還不超過2年(那時證交所總共隻有275家掛牌公司,另有100家屬於不掛牌部門)。這部分股票中有很多你不必去了解,因為它們實在太小,或者因為是次要股或保息優先股而無人問津。事實上,大部分股票一年中都找不到一筆賣單。如今,常規掛牌部門就有900隻股票,而在最近的活躍市場中,其中600隻股票有人買賣。此外,老板塊的分類比較容易追蹤。它們不僅數量更少,而且市值更小,一名作手需要了解的消息的覆蓋麵也沒那麼廣。但如今,交易者什麼東西都做。世界上幾乎所有行業都有上市公司,你得花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保證消息靈通。從這個角度講,想要精明地進行股票投機正在變得越來越難。

投機買賣股票的人成千上萬,但贏利者少之又少。從某種程度上說,公眾時刻都“在市場中”,因此公眾時刻都在虧錢。投機客最致命的敵人是無知、貪婪、恐懼和希望。世界上所有法典和交易所規則都不能將這些毛病從人類這種動物身上拔除。精心製訂的計劃會被突如其來的意外攪亂,不管是冷靜的經濟學家還是熱情的慈善家都無法預防這一點。還有一大損失原因,那就是和可靠消息相對的故意誤導。故意誤導往往經過精心偽裝和假扮,因此更陰險,危害性也更大。

當然,普通外部人士總是依照消息或傳聞交易。這些消息和傳聞可能是口頭的,也可能是見諸報端的;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暗示的。一般消息你是無法提防的。比如,一位摯友真心希望你能賺錢,因此告訴你他正在做什麼交易,即買賣某某股票。他的動機當然是好的,但如果這個消息出了錯,你能怎麼辦?同理,公眾對於職業消息人士或騙子也很難防備,就好像難以鑒別假鈔和假酒一樣。對抗典型的華爾街流言,投機公眾既得不到保護,也沒法要求賠償。證券批發承銷商、操盤者、內幕資金集團以及一些進行大規模交易的個人都在八仙過海,依靠各種手法以盡可能好的價格脫手多餘的持股。通過報紙和報價機流傳的利多消息是最難於防備、危害最大的一種。

看看財經新聞社的報道,你一定會感到驚奇,每天都有那麼多暗示是半官方性質的消息。消息來源要麼是“內幕集團領袖”,要麼是“重要董事”,要麼是“某高管”,要麼是“某權威”,這些人理所當然對自己談論的事情知道得一清二楚。看看今天的財經新聞吧,我隨便挑了一張,看看這個:“某銀行業領袖人物說,現在看空為時過早。”

真有那麼一位銀行業領袖是這麼說了嗎?如果是真的,他為什麼要這麼說?為什麼他不讓報紙署他的名?他擔心一旦這麼做了,公眾就會相信他嗎?

還有一則新聞,主角公司的股票這周一直很活躍。這則新聞的消息來源是一位“重要董事”。如果該公司的12個董事中真有人透露了這個消息,會是誰呢?顯然,隻要消息來源保持匿名,即使這個消息帶來什麼不好的影響,也不會有人因此受到牽連。

一個股票交易者,除了要仔細研究投機的方方麵麵之外,還必須考慮到在華爾街投機的特殊性。除了要試著尋找賺錢的方法,你還必須避免虧錢。知道不該做什麼和知道應該做什麼一樣重要。因此,請一定記住,凡個股上漲必然包含某種類型的操縱,而且上漲肯定是內幕人士籌劃的,他們這麼做隻有一個目的:在利潤最大時出貨。不過,經紀行的一般客戶都相信,隻要他們就股票上漲的原因打破砂鍋問到底,那他就會像精明的商人那樣避免上當受騙了。顯然,操縱者會就上漲給出一個解釋以便於他派發。我一直堅信,如果禁止刊登匿名人士看漲言論,那公眾的損失將會大幅度減少。我指的是為了讓公眾買入或持有股票而故意炮製出來的言論。

不署名的董事們或內幕人士們發表了大量的利好文章,這些文章絕大部分給公眾傳達了不可靠的誤導性的信息。每年,公眾因為接受了這類半官方的“值得信賴”的消息,而白白損失了上千萬美元。

舉個例子,比如某公司在某段時間內一直在業務低穀掙紮,該公司股票也一直萎靡不振,其報價大可假定為代表了市場對其真實價值的普遍且準確的估計。如果股價非常低,那肯定有人會注意到並開始買入,股價就會上漲;如果股價過高,同樣也有人會意識到並開始賣出,股價就會隨之下跌。如果價格既不過高也沒有過低,就不會有人談論它或碰它了。

有一天,這家公司的這塊業務開始有所好轉。誰會是第一個知道的人,內幕人士還是公眾?肯定不可能是公眾,對吧。那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如果業務繼續好轉,利潤將會上升,公司便有能力恢複在股市上的分紅;如果公司之前沒有停止分紅,那現在就能增發紅利。換句話說,股票的價值將會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