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正確對待金錢(1)(2 / 3)

在這一方麵,對年輕人來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樹立正確的節約觀,進行明智的投資,用正確、豐富的思想來充實頭腦,糾正狹隘的錯誤節約觀。

“舍不得播種的人也隻能收獲微薄的果實”,對於農民是如此,對於商人亦如此。明智地節約有時卻意味著慷慨地消費。

有一個人為了建造新房子,就把舊房子拆掉了,但他把舊地基留下來,因為他認為這樣可以節省幾百塊錢。新房子要比舊房子高好幾層,僅僅幾個星期的時間就完工了,但是房子由於地基不牢,看上去搖搖欲墜,人還沒住進去,房子就已經倒塌了。這樣的人不止他一個,到處都有為了節省地基費用而鑄成大錯的人。

過去有些年輕人吝嗇個人的教育投資,認為花那麼多錢就是為了找個好職業真是不值得,他認為即使讀了許多書,自己也不會成為什麼了不起的人。有些年輕人在校期間就隻選容易的題目做,跳過難題,隻要求自己達到一個基本的底線就行了,而且還經常因為自己逃學、考試作弊等等洋洋得意。還有的年輕人買東西不想給錢,不願意為了提高自己的素養而犧牲暫時的娛樂。他們對工作敷衍了事,由於無知和缺乏必要的能力準備,在職業競爭中總是處於劣勢,事業上難有發展。許多失敗的人就是由於基礎打得不牢,致使後來所作的努力都化為了泡影,整個人形銷骨立。

有這樣一個人,他總是拚命地工作,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自行經商,但是一直都不得誌,因為他年輕時認為,把那麼多時間都浪費在接受教育上真是太愚蠢了。於是,他在學到一半時中途退學,開始自己做生意。由於知識有限,基礎不紮實,他在競爭中總是處於不利地位,而他的很多競爭對手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具有深厚的功底。結果是什麼呢?他毀掉了自己,最終一事無成。他本來可以成就一定的事業,但是他的底子太薄弱了。他連做夢都沒有想到,少年時代沒有完成的課程和被他忽視的任務,成年以後不得不從頭再來,就像幽靈一樣,卷走了他的成功和幸福。所以在後來的日子裏,這個人想方設法、費盡周折去補習年輕時很容易學但又沒有學習的課程,當然,效果還是很不明顯。此人一生中失敗過多次,因為他所選擇的職業需要紮實的專業訓練。

他如果把基礎打牢,為他所從事的職業做了充分的準備,不必花那麼多精力來克服弱點,扭轉不利地位,不必在事業發展過程中重新打基礎,那麼,他就可能成為一個舉足輕重、富有影響力的人。然而,實際情形卻是,他過著拮據的生活。從來稱不上什麼重要人物。

在我們的社會中,居然還有那麼多的父母為了增加家庭收入,剝奪了孩子上大學的權利,竟然讓他們半路出去工作,妄圖讓他們抓住隻有接受高等教育才有可能抓住的機會!

在我們的社會中,居然還有那麼多人為了在交友上省錢而忽略了朋友,為了在社交上省錢而借口沒時間拜訪別人,也沒時間接待客人!他們省去了假期,直到工作太累而被迫休長假,而當他們那組織嚴密卻脆弱無比的身體筋疲力盡時,任何關鍵部位出毛病都是很危險的。

許多人總是恐懼“可怕的未來”而不敢享受現在。他們克製自己的種種欲望,聲稱掏不起那個錢;他們放棄了真正的生活;他們在今天活著,卻渴望在明天來真正地生活和享受。如果他們出去休幾天假,或者旅行一次,就好像有莫大的損失一樣。他們連花一分錢都感到害怕,但實際上那是他們必須支出的費用和最起碼的生活底線。

有一個商人,他曾在一戰前出國遊覽過很多名勝古跡,但是他太吝嗇了,連去曆史建築物裏麵看一看的門票錢都舍不得花。他去過很多名人故居所在的地方。在那些國家,那些名人故居被認為是但凡去過該國的人都要朝拜的聖地。但是他卻從來沒有進去過,因為他舍不得買門票。他說在建築物外麵看看就足夠了。所以,此人雖然去過相當多的地方,但他卻不能頗有見地地談論他所到過的任何一個地方。

吝嗇的人出國旅遊,連旅遊指南都不買,也不願意雇導遊講解,即使在曆史上最著名的地方也是如此。他們寧願掏那麼多錢的路費,但是卻小氣到額外掏點錢看看最知名的地方都不幹,真是太奇怪了。

慷慨大方對於年齡不大的人來說可能是奢侈,但它有時卻是一種最佳的節約。友好的幫助和激勵,以及與有教養的人交際都是用錢買不來的。

一個人是否能拿得出10到15塊錢參加一次宴會,這本身並不是什麼問題。他可能為此花掉了15塊錢,但他也許通過與成就卓著的客人結交,獲得了相當於100塊錢的鼓勵和靈感。那樣的場合常常對一個人的雄心壯誌有巨大的刺激作用,因為他可以結交到各種博學多聞、經驗豐富的人。因此,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對任何有助於增進知識、開闊視野的事情進行投資都是明智的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