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太極一氣產陰陽,陰陽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遂合萬物。”
五行從陰陽化生而來,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行”者,行動也、運動也。五行也就是代表五種“動能”,和卦一樣,是種傳統符號。“金”,代表堅固、凝固的物質;“木”,代表樹木和草,代表生命中生的功能和根源;“水”,代表流動性,周流不息的作用;“火”,代表熱能;“土”,實際上代表地球的本身。《易經》八卦也可歸納此五行要素,五行的核心為陰陽。如乾卦為金,坤卦為地(土),巽卦為木,坎卦為水,離卦為火,艮卦為山(土),兌卦為澤(水),震卦為雷(木)。
全宇宙這五種東西,互相影響、互相變化,就是五行相生相克,見圖:
五行生克製化圖
外圈依順時針方向,依此而生,成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圈內的五角星,從水開始,從左到右,掠過一角,成為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中醫學把五行配人的五髒,用以闡述五髒的關係:木性升發,肝性條達,故肝屬木。火性炎上,心性溫煦,故心屬火。土性敦厚,脾性生化,故脾屬土。金性清肅,肺性肅降,故肺屬金。水性寒藏,腎主水,性蟄藏,故腎屬水。中醫強調五行之間有著生克乘侮的製約規律,力求五行和諧;而五行又源於陰陽,因此,中醫理論可用“陰陽平衡,五行調和”八字來概括。
五行配天幹,天幹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字的符號,天幹與五行方位圖配合起來,並編定圖案,可知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天幹再配地支,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字,天幹地支陰陽的配合,剛好滿六十個相配,成一周期,稱為“六十花甲”。
陰陽、五行、天幹、地支相關相配成一套套規則,有了這些規則,大可研究天文、氣象、地理、物理,小可用於風水、看相、算命、占卜。至於是否運用,如何運用,各人可自行取舍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