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六章(1 / 3)

第三十六章

優美與壯美顯係兩種不同的藝術風格,如“駿馬秋風冀北”之與“杏花春雨江南”,“鯨魚碧海”之與“翡翠蘭苕”(杜甫《戲為六絕句》),大衛雕像之與維納斯塑像,韓愈之詩之與秦觀詩詞,兩者都有鮮明區別。對於韓、秦之詩,金朝元好問《論詩》中說:“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詩。”試比較韓愈《山石》“芭蕉葉大梔子肥”與秦觀《春日》“無力薔薇臥曉枝”,自知“丈夫詩”與“女郎詩”風格的不同。在中國古代,陰柔之美與陽剛之美的區分,又是根源於《周易》乾道為男、坤道為女的觀念。《周易》乾卦用“飛龍在天”來描述壯美景象,是一種陽剛之美;而坤卦的形象卻是“牝馬行地”,母馬性情柔順,形象豐滿優美,是一種陰柔之美。“坤為地,為母”(雜卦),坤,大地母親,“含章可貞”,所含之美正是一種母性的美,是以柔順、和悅、含蓄、貞麗、靜美為其特征的。這也正是中國關於女性美的傳統觀念。表現於文藝作品中,“詩賦欲麗”,“詩緣情而綺靡”,詩詞本有傾向於綺麗、柔美、婉約、嫵媚、華豔、豐腴、清秀等女性美的特點。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就有纖穠、綺麗、委曲、縝密等品,屬於陰柔之美的一大類。但若細加辨析,陰柔美中又可分為傾向於濃密或疏淡的二品類,大致一屬穠麗,一屬清秀;而詩中李商隱,詞中周邦彥,則集穠麗、清秀之大成,“淡妝濃抹總相宜”,可謂中國古典詩詞中陰柔之美的代表。

一、纖穠密麗柔婉華豔

陰柔美中的纖穠密麗,柔婉華豔,如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第三品“纖穠”所寫,其風韻庶幾近之:

采采流水,蓬蓬遠春。

窈窕深穀,時見美人。

碧桃滿樹,風日水濱。

柳蔭路曲,流鶯比鄰。

乘之愈往,識之愈真。

如將不盡,與古為新。

纖是紋理細膩,穠是色澤潤厚。纖穠是纖細而豐潤,明豔而柔麗,這風調景象與雄豪剛健正相反,與衝和平淡也不同,與清麗雋秀亦有別。司空圖用寫景抒情的方法來描摹纖穠風格的特征,本身就是一首十分優美的風景詩、抒情詩。“采采”,色彩鮮明;“蓬蓬”,春色茂盛。風和日麗,山幽水清,碧桃滿樹,柳浪聞鶯,還時見美人優遊其間,這真是一幅充滿生氣、色彩豔麗的春景圖,由此可以想見纖穠之風貌。晚唐詩人溫庭筠、李商隱、段成式,《新唐書·李商隱傳》稱三人齊名,號“三十六體”,因溫、李、段三人都排行十六,詩風亦基本相同,故以“三十六體”稱號之。但溫、李詩風同中有異,溫庭筠詩更接近纖穠華豔風格。溫和段經常宴飲唱和,以“穠致相誇”、追求豔麗為榮。如溫庭筠的《和周繇廣陽公塞嘲段成式詩》,有“神交花冉冉,眉語柳毿毿。卻略青鸞鏡,翹翻翠鳳”等穠詞豔語。段成式則有《嘲飛卿七首》、《柔卿解籍戲呈飛卿三首》等詩。看《嘲飛卿》一首:“曾見當壚一個人,入時裝束好腰身。少年花蒂多芳思,隻向詩中寫取真。”溫、段詩詞的穠致豔麗風格,是以“狹邪狂遊”為背景、青樓戀情為內容的。溫庭筠的有些寫景詩,如《春日野行》:“日西塘水金堤斜,碧草芊芊暗吐芽。野岸明媚山芍藥,水田叫噪官蝦蟆。鏡中有浪動菱蔓,陌上無風飄柳花。何事輕橈句溪客,綠萍方好不歸家。”此詩寫景抒情,與司空圖描摹之“纖穠”詩品,頗為相似。他的牡丹、海棠、楊柳、芙蓉、蓮荷、杏花等詠物詩,妖嬈多姿、嫵媚穠麗,均為纖穠柔婉之妙筆。如《牡丹》:

水漾晴紅壓疊波,曉來金粉覆庭莎。

裁成豔思偏應巧,分得春光最數多。

欲綻似含雙靨笑,正繁疑有一聲歌。

華堂客散簾垂地,想憑闌幹斂翠蛾。

色澤穠豔,光彩煒燁,姿態婀娜,柔情蕩漾,可謂聲色諧美,情采並茂,且亦物亦人,盡得風流。再如《題柳》:

楊柳千條拂麵絲,綠煙金穗不勝吹。

香隨靜婉歌塵起,影伴嬌嬈舞袖垂。

羌管一聲何處曲?流鶯百囀最高枝。

千門九陌花如雪,飛過宮牆兩自知。

此詩更具纖穠麗密的風格特色。她是西子湖邊倩影照水的垂柳,而不是泰山頂上巍然屹立的五大夫鬆;她是牡丹亭中的杜麗娘,而不是戰場馳騁的猛張飛。她纖細秀麗、委曲溫柔,纏綿繾綣、嫵媚風流,兼具柔情美姿,其風致有如司空圖所描繪的“纖穠”、“縝密”二品交織而呈現的柔婉麗密的特點。溫庭筠詩詞兼擅,詞的藝術成就尤為特出,乃花間派之鼻祖,《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一說溫庭筠“詞極流麗,宜為《花間集》之冠”。花間派開婉麗綺靡之風,遂成詞之傳統風格。當時溫、韋(莊)並稱,同為花間派中的大家,總屬陰柔婉約之類;但溫綿密而韋疏朗,溫隱約而韋顯露,兩家詞風仍有同中之異。溫庭筠是中晚唐詩人中第一個大力作詞的人,苦心研習,“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豔之詞”(《舊唐書·溫庭筠傳》),乃穠豔密麗的特色。如十四首《菩薩蠻》“精妙絕人,然類不出乎綺怨”(劉熙載《藝概》):

小山重迭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麵交相映。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又寶函鈿雀金,沉香閣上吳山碧。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畫樓音信斷,芳草江南岸。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

前首寫女子從起床而梳妝、著衣的行動,襯托出閨中獨居的綺怨。筆法隱曲細膩,造語綺靡綿密,景象稠疊繁縟,而環境的富麗,儀飾的華貴,愈益見其百無聊賴的孤獨悲哀。後首也寫離情,意境和作法與王昌齡《閨怨》詩近似:“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而此詞更覺曲折幽怨,蘊藉纏綿。溫庭筠又有《更漏子》六首,亦是窈深幽約、綺靡柔密之風格:

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驚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鷓鴣。香霧薄,透簾幕,惆悵謝家池閣。紅燭背,繡簾垂,夢長君不知。

《更漏子》乃小夜曲,溫庭筠六首,皆言夜半情事。此曲上片寫春夜因思念離人而難以成眠,隻聽得點點雨滴猶如漏聲之細長淒惻,想象塞雁、棲烏亦為之驚起。隱約見畫屏中鷓鴣成雙搭對,更是觸景感懷,自傷孤寂。下片言欲尋美夢以解脫“惆悵”,然夢境漫長仍未能與良人歡會,思君情切而君不知!萬千柔情蜜意,終不肯一語道破,溫詞蘊藉深婉,亦可由此見得。溫庭筠上承齊梁、李賀詩風,開婉約詞中綺靡穠麗的一派;發展至宋,有吳文英的隱秀密麗之詞。張炎《詞源》說:“賀方回、吳夢窗皆善於煉字麵,多於溫庭筠、李長吉詩中來。”其實不啻用字麵,連作詞的構思和風格也深受溫、李的影響。周濟、戈載都指出吳文英詞“穠摯”、“綿麗”的特點,且可謂登峰造極。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風入鬆》

門隔花深夢舊遊,夕陽無語燕歸愁。玉纖香動小簾鉤。

落絮無聲春墜淚,行雲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於秋。

--《浣溪沙》

前一首是懷念舊時戀人之作。上片追憶昔年清明時節兩人的離別。開首兩句傷春,風風雨雨之中落紅無數,葬花寫銘,愁緒萬千,意密情深。“樓前”三句傷別,楊柳依依,多情之物,象征離別之情。這樓前綠暗的每一絲柳含一寸柔情,那麼綿密的萬千絲柳,該有多少柔情!睹景追懷,能不傷情?“料峭”、“交加”疊韻雙聲,借酒澆愁,時夢時醒,畏春寒、愁風雨、驚啼鳥、傷離別,情波千迭,意象密集,顯見吳文英詞穠摯稠密的特色。下片進而寫別後相思,悵望不已。人去園空,本不忍再見,以免睹物思人、觸景生悲;但詞人偏“日日掃林亭,依舊常新晴”,希冀與情人一遇,以慰相思之情。然情人終不來,卻見“黃蜂頻撲秋千索”,癡想有佳人“纖手香凝”。譚獻雲:“此是夢窗極經意詞,有五季遺響。‘黃蜂’二句,是癡語,是深語。結處見溫厚。”(《譚評詞辨》)“幽階一夜苔生”誇張形容,有無限惆悵悲傷之情。

小令《浣溪沙》也是懷人的抒情詞。“夢舊遊”因“憶舊遊”思深所致,故所寫全是夢幻般的感覺,形象亦迷離恍惚。“夕陽”兩句,夢與意中人相會、佳人搴簾出迎的情狀。“落絮”一聯,寫臨別時情暴,全用比興手法,落絮無聲以比人之墜淚,行雲遮月以比人之含羞,形象淒婉,情意綿邈。最後以“東風臨夜冷於秋”結拍,襯托離人悲涼淒寂的心態。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浣溪沙》結句貴情餘言外,含蓄不盡。如吳夢窗(吳文英)之‘東風臨夜冷於秋’,賀方回(賀鑄)之‘行雲可是渡江難’,皆耐人玩味。”吳文英此詞憶舊傷別,迷離恍惚,纏綿悱惻,情思無窮,亦為穠麗綿密之一格。二、清麗疏淡明秀靈雋

司空圖“綺麗”一品,實為清秀明麗的藝術風格:

神存富貴,始輕黃金。

濃盡必枯,淡者屢深。

霧餘水畔,紅杏在林。

月明華屋,畫橋碧陰。

金尊酒滿,伴客彈琴。

取之自足,良殫美襟。

這品中間四句的景物描寫,就是清麗風光。李白曾說;“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此“綺麗”乃指雕琢過甚、淫靡浮豔之風,如齊梁時代描摹色情、淫聲媚態的宮體詩。作為有分寸的綺麗,李杜和司空圖等都是讚賞的,杜甫就說過,“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辭麗句必為鄰”,清辭麗句就是清麗明秀。司空圖所說“神存富貴,始輕黃金”,意謂真誠而純潔堅貞的精神品質,比表麵絢麗的黃金更可寶貴,強調“綺麗”風格的神采內容,而不重在表麵的綺錯華麗。“濃盡必枯,淡者屢深”,道出了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世間萬物濃極易盡,盡則成枯,所謂“物極必反”,走向反麵。從詩學上講,濃辭豔采,急管繁弦,未必就有良好效果,超過一定的限度,“佳而不佳,反以此病”,轉向了反麵,濃得化不開,僵化而成枯。相反“淡者屢深”,精神豐富,外表平淡,卻是意味無窮,一層深於一層的。司空圖理想的“綺麗”風格,要求把衝淡自然與明秀華麗糅合起來,寓麗於淡,淡中見麗,就是清淡秀麗。“纖穠”的穠麗與“綺麗”的清麗,同屬陰柔之美,但在色彩的濃淡和布局的疏密上有所不同,試比較白居易同寫西子湖的兩首詩: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麵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錢塘湖春行》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鬆排山麵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春題湖上》

前一首是早春二月風光,色彩比較素淡,是一種清麗明秀之美;後一首寫於晚春五月,詩人任滿將離杭時,西湖景色漸趨濃綠,詩之風格亦較穠麗深秀。

唐詩中清麗明秀之作不少: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麵無風鏡未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