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從小樹立目標,將來才能成功——目標心理學(2)(1 / 3)

“是的,雖然我沒有找出舊獵槍和與之相類似的致命東西來,但當時我的確想到過自殺……”

“我那時才認識到自己是很差勁的……”

人的一生猶如一盤漫長的磁帶,它將忠實地記錄下各種路人的音響,有無為者的歎息,絕望者的哀鳴,玩世者的貧笑,也有進取者激越昂揚的高歌,改革者奮不顧身的絕唱,開拓者震天動地的呼嘯……

當現在的人們麵對卡耐基的成功之路時,已經把他當作一位激越的進取者和勇敢的開拓者。即便是在這位聲名赫赫的成人教育家、交際大師溘然辭世30年的今天,人們在認真地探討他的教學課程的同時,也不難明白一點:卡耐基本人的經曆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

卡耐基就是卡耐基,在瓦倫斯堡州立師範學院,經曆了一連串失敗後,戴爾.卡耐基盡管也曾有過短暫的消沉,但卻轉瞬而逝,馬上就振作精神重新麵對生活。

“在哪裏跌倒了,就在哪裏站起來。”戴爾·卡耐基這樣說,也這樣做。

80年前的瓦倫斯堡人一定不會忘記,在瓦倫斯堡州立師範學院附近的102號河畔,經常有一位身材頎長清瘦,但衣著破舊的年輕人,一邊踱著步,一邊背誦著林肯及戴維斯的名言,並不時地做一些手勢和麵部表情訓練。這就是卡耐基決心再次迎接挑戰的準備。

有一次,戴爾.卡耐基正練習自己的一篇演說稿,神情專注,還不時夾雜著手勢。這時,附近的一位農人見此情景,以為出現了一位瘋子,立即報告了附近的警察,當警察氣喘籲籲地跑來時,戴爾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

功夫不負有心人,隻要不斷地努力,就一定會獲得成功。

1906年,戴爾.卡耐基以《童年的記憶》為題發表演說,獲得了勒伯第青年演說家獎。戴爾在中學時代就有過寫作的夢想,這篇講稿是他寫作的一次嚐試,他把自己完全假想成另外一種角色的講稿至今還存在瓦倫斯堡州立師範學院的校誌裏。

戴爾.卡耐基在學院公眾演說賽中的獲勝,是他走向成功的新的開始。

卡耐基認為,僅僅擁有信念還不足以使人走向成熟,勇敢的確以怯懦要好,但是,假如我們麵臨考驗時卻轉身逃跑,那麼勇敢就失去了作用,除非我們能夠堅守信念,否則所有理論都將毫無價值。我們的信念是否起作用,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做事,基督耶穌就說:“觀其果而知其因。”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做。

從卡耐基的經曆可以看出,真正能使你成功,讓你堅持到底的,真正激勵你,讓你昂首闊步的,不是順境和優裕,而是那些常常可以置人於死地的打擊、挫折、甚至是死神。

現實就是這樣,不可能處處是一帆風順,事事都順心如意,沒有困難、沒有厄運、甚至連憤怒和煩惱都沒有的人,是很難成為強者、成為棟梁、成為偉大人物的。

一個人能否有所作為,關鍵看他有沒有執著的信念和拚搏的勇氣。下麵的例子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數千年來,世界上很多著名科學家、權威人士的研究結果表明,由於人類骨骼、肌肉等各方麵因素的限製,人類不可能在4分鍾內跑完1英裏。因此人們一直認為,這是人類不可能打破的紀錄。然而,1954年,一位叫羅傑‘班納斯特的人卻打破了這個紀錄!他之所以能夠創造這一驚人的佳績,一方麵歸功於體能上的苦練,但更重要的是,得力於精神上的突破。在破紀錄之前,他曾在腦海中無數次地模擬以4分鍾的時間跑完1英裏,長此以往便形成了強大的成功信念,結果,班納斯特真的做到了,做到了人類數千年來一直認為不可能的事情。

奇怪的是,在班納斯特打破紀錄的第二年,有37個人也做到了。第三年,居然有300多人也做到了!為什麼在班納斯特突破之前無人做到.而之後卻有那麼多人做到了呢?原因就在於,這些運動員被科學家的報告限製住了自己的潛能,他們不相信自己可以。但之後,他們看到有人做得到,才相信自己也能做到。可見,信念創造了奇跡!

從上麵的例子可以看出,人如果總是處在優越的環境下,就會讓他們產生懶惰的心理,就會使他們害怕困難,不願意對困難提出挑戰。隻有逆境,才會激勵起我們奮鬥的決心。

事實上,順境與逆境是相對的,也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在逆境麵前,懦夫隻會埋怨,而不知采取行動。相反,勇者則把它視作練就自己奮飛的翅膀的最好器物,當他們貯滿力量之後,縱身向彼岸躍去,最終戰勝逆境,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