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的智力終歸不如男孩。”這是許多大人(包括母親)的一貫看法;就連女孩本身,也存在著這種自卑心理。女孩子果真比不上男孩嗎?回答當然是否定的。一些心理學家對少年兒童進行智力測試,證明男孩子與女孩子在智力上本是沒有差別的。追根溯源,差別的產生,在於所受的教育和實踐的方法不同。舊的觀念幾千年來一直束縛著人們,“男尊女卑”給女性戴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女孩子的所作所為受到限製,好像他們隨時隨地都規規矩矩才算是女孩子,這就嚴重阻礙了女孩子的正常發展。有的家庭則把女孩子當“掌上明珠”,過分疼愛,百般遷就,使她們嬌氣十足,傲慢非常,實際上隻會給女孩子的成長帶來消極影響。作為女孩的父母,應改變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堅信:女孩子並不比男孩子笨,人的智力並沒有因性別而有差異。積極培養女孩遠大的理想、寬廣的胸懷、開朗的性格、堅強的意誌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才是教子成功的關鍵。隻要女孩具備了上述素質和品德,同樣可以成為出類拔萃的人。
教育孩子,從來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親情的紐帶使家庭教育具有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能取代的地位和作用。由於“女孩不如男孩”的世俗偏見,給生活在這種家庭中的女孩套上了無形的精神枷鎖,禁錮了女孩的意識,影響了女孩的發展。事實上,科學研究已證明,女孩在智力方麵並不比男孩差,在觀察能力、語言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等方麵還明顯優於男孩,作為女孩的父母必須拋棄世俗偏見,深深地思考究竟應當怎樣引導、培育自己的女兒,使她能夠健康成長,並且能夠適應新時代的挑戰,成為自尊、自信、自強的新時代的女性。這需要父母的共同努力,把女兒從自己的羽翼下解放出來,讓她自由地去飛。給予女兒最多的尊重、引導與鼓勵,給予女兒適當的期望與關心,是每一個女孩父母的職責。
作為一個獨立的人,女性生活的意義或生命價值與男性一樣具有多樣性。女性具有多種潛能,尤其是在現代社會,女性應該是,事實上也可以發展為多樣化的社會角色,而非僅僅是“賢妻良母”式的傳統角色。如今社會中的男女特性有“兩性兼容”的趨勢,也就是說,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和形勢下,要表現出不同的性別特征。女孩的父母千萬別從小給女孩灌輸太多的性別意識,這樣會束縛女孩的身心發展,影響女孩發揮自己的最大潛力。我們要把精力放在對女童的智力開發與情商培養上,激發女童的求知欲望,發揮女童的智慧潛能,培養女童良好的學習習慣與生活衛生習慣,鼓勵女童像男孩子一樣無拘無束地玩耍,自由自在地“撒野”,給予女童最廣闊的發展空間。
性格就是力量。培養女孩樂觀開朗的性格對她的一生都很重要。女孩為快樂而生,讓笑聲伴隨女孩成長,女孩的生活就永遠充滿陽光。一位教育專家有句名言:“培養笑容就是培養心靈。”現代的父母一致認為,把孩子培養成麵帶笑容的孩子,就是把孩子培養成為樂觀、進取的最重要條件之一。孩子樂觀開朗的性格不是先天的,父母的教育和培養對孩子養成樂觀性格至關重要。所以女孩的父母要身體力行首先營造出一個樂觀而溫馨的家庭環境,讓女兒快樂地學習、快樂地生活,教會孩子正確麵對批評和挫折,學會樂觀向上,幫助孩子克服羞怯與抑鬱的悲觀因素,多給予賞識與鼓勵,多給予笑聲與溫暖,孩子就會逐漸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為人父母,都希望女兒能夠獲得成功而幸福的生活。怎樣才能實現這一願望呢?那就是必須培養女孩的強大的自信心與自立精神,而不是靠舊式的保護、約束、說教的手段來培養女孩。隻有對自己有自信、獨立意識強的女孩,才能抵製住“捷徑”的誘惑,不去依傍他人,不放棄個人努力,不以色相換取有錢有勢之人的供養。這樣的女性更注重長期的發展目標,並將日常的工作、生活與人生目標結合起來,由此對不良行為有更多的“免疫能力”,有能力操縱自己生命的航船行駛在正確的航道上。培養女孩的自立自信要從小開始,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對女孩多鼓勵、多讚賞,幫助孩子排解心理障礙,克服自卑心理,才能造就新時代的一代新女性,讓她們生活在自信自立的天空下,快樂而幸福。
現在的家長好像都習慣於自己包攬一切家務及家裏所有的事,為了讓孩子能擠出更多的時間去學習,為了讓孩子能有個好成績,家務活就成了家長的事,時間長了,就自然成了一個規律,同時也養成了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毛病。等到有一天你需要孩子去幹了,孩子卻不想幹或是不會幹,讓父母放心不下。事實證明,孩子不會做家務,不是孩子的責任,是家長的問題。尤其是女孩的父母,不讓孩子做家務,帶給孩子的是不幸的將來。我們應該做的是,把孩子從“保溫箱”裏“解救”出來,教她們幹些柴米油鹽之類的事,變溺愛為理智地愛,培養女孩良好的勞動意識與獨立意識,讓她們熱愛勞動,熱愛生活,學會自己走自己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