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三傑初會論天下(上)(1 / 2)

“今亮?這是季高兄的號麼?”在曾國藩的招呼下坐下,和珅偷偷地向曾國藩問道。

“非也!非也!”曾國藩搖頭笑道:“君實有所不知,這左季高狂妄自大,自負非凡,他曾說古有諸葛亮,今有左季高,所以自稱‘今亮’!你說,他這人狂不狂?傲不傲?”

和珅聽了曬然一笑,能把自己比喻當今諸葛亮,並大言不慚掛在嘴邊的人,的確是個狂子,看來這個左宗棠確認如曾國藩所說的狂傲無比,光就是剛才初見自己的那番話,就能看出此人的性格。

那些肚子裏沒有多少墨水,但又瞧不起天下人的學子,和珅以前是見得多了,所以聽後也沒在意,反而微微一笑,隻點了點頭。

可奇怪的是,聊了幾句後,和珅發覺一個奇怪的現象,雖然左宗棠如此狂妄,但卻注意到不論是曾國藩還是彭玉鱗,或是沈葆楨,他們三個卻都對左宗棠異常看中,尤其是沈葆楨,與左宗棠說話的那種口氣和態度,恭敬地簡直對同師長。

“難道這狂生真的有才?”和珅敏銳地察覺到了這點,不由得注意起這個相貌平凡的家夥來。並裝著不經意的樣子,故意談天說地,出言試探起左宗棠的底子。

沒料到,這一試之下,和珅大吃一驚。這個左宗棠不但真的有才,而且其才還不小。雖說在詩詞歌賦等方麵,左宗棠隻能說是中上之才,但對於在“經世致用”的學問上,絲毫不亞於和珅。而且,左宗棠還有個和珅無法比擬的本事,就是他在軍事上的才華橫溢,所學非凡,是個既能在朝為相,又能帶兵出將的難得奇才!

“怪不得他能自稱今亮,此人的確了不起啊!”和珅雖然在軍事上有所欠缺,但眼光何其老道?識人的本事在當今,他如果自認第二的話,可以說沒有人能敢稱第一。

“季高兄,你果然是大才!今亮之稱名不虛傳!剛才小弟出言莽撞,還請多多見諒。”發現如此人才,和珅頓時起了結交的心思,主動站起來向左宗棠賠罪。

左宗棠聰明絕頂,剛才和珅試探自己的那些話他會聽不出來是什麼用意?對於比自己年輕的和珅,左宗棠雖然早就從別人處聽過他的名字,但心高氣傲的他總覺得隻不過是個稍有才華的年輕人而已,從開始就抱著一副想和他比較的心理。所以回答話題的時候,他雖然侃侃而談,卻不忘在言語中夾帶著諷刺的意味,目的就是想打壓一下和珅的風頭。

說起來,這是左宗棠的性格造成的,有驚天緯地之才的左宗棠,仕途卻坎坷非常。他少負大誌,生性穎悟,早在十四年前就以第一的成績在家鄉中舉,但之後,卻京試屢次不中,一連三次全都名落孫山。這個打擊,讓心高氣傲的左宗棠憤憤不平,被視為人生的奇恥大辱,所以,這打擊讓他養成了這種孤僻的性格,除了幾個老朋友或佩服的長者外,對一般人根本就看不上眼,這才會故意與和珅頂牛,目的就是想殺一殺麵前這個被眾人交口稱讚年輕人的威風。

沒想到,在針鋒相對的同時,左宗棠同樣發現了和珅的不尋常。雖然他那些問題都難不倒左宗棠,但是這些問題涉及曆史、地理、軍事、經濟、水利、軍事等多處內容,如果不是一般人的話,根本就提不出來,所以到後來,左宗棠也暗暗對比自己年輕許多的和珅留起了意。特別是到後麵,和珅所提的一些方麵更涉及到當今天下形勢,要不是左宗棠博學多才,差一點兒就被問倒了。可結果,這非但沒有讓左宗棠著惱,反而讓他對和珅另眼相看,神情中有了點惺惺相惜意思。

“慚愧!慚愧!君實老弟才識不亞與我,剛才是宗棠先發而為,怨不得君實如此,說到見諒,還請君實老弟多多包涵……。”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