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談利益各得所需(1 / 3)

布坎南沉默了,臉上表情陰晴不定,一雙犀利的眼睛盯著和珅看了半天,突然間他卻抬手來,輕輕鼓起掌來,同時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部長閣下,與您交談還真是一種非常愉快的事!”布坎南出乎意料地說了這麼一句話。

“我也一樣……。”和珅微笑著回答道:“與國務卿先生交談,我也覺得非常愉快……。”

“哈哈!”

“哈哈哈!”

兩人像剛才什麼事也沒發生過一般,相視大笑起來。接著布坎南轉移開話題,不再與和珅談廣州的事了,反而像個老朋友一樣饒有興趣地探討起兩個國家的體製和文化來。

吃不準布坎南的葫蘆裏究竟在賣什麼藥,和珅一麵暗暗戒備著,另一麵卻輕鬆自如地和他探討起來。

和珅與布坎南都是老練的政治家,雖然雙方各代表了東、西方不同的文化與製度,但是,這世界上沒有一種製度是完美無缺的。和珅希望能從西方世界中找到救國的方法,而代表著美國政治思想的布坎南也是如此。

美國是一個新興大國,而且又是一個民主共和製國家。這種製度在當今世界中還是非常罕見和稀少的,雖然從美國開國以來,經曆了從華盛頓到波爾克的十一任總統的努力,盡量完善著國家的製度,可麵臨的問題畢竟還是有許多。

他們從人文談到國家結構,再從價值觀談到法律製度,接著又從教育談到官員選拔,還詳細交流了國家中各個階級的代表性等等。整個談話從中午開始,一直持續到傍晚時分,越聊越輕鬆的兩人,不僅交流了各自國家的特點與相互的見解,同時也聰明的向對方吸收著所需要的東西。可以說,這次談話一直是在融洽的學術性中進行的,雙方都從對方觀點中受益匪淺。特別是和珅,在他的詢問與布坎南的詳細解釋下,這才真正明白美國的製度結構與特殊性,同時參照一路而來的所見所聞,更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我們東方人著重儒學,講的是中庸和恭謙,格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則。而你們西方人卻重利益,講的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啊!”和珅感歎道。

“您說的沒錯。”布坎南點頭讚同道:“雖然我們的觀點在東方人眼裏看上去比較殘酷,但這也正是我們強大的原因。利益!正是利益!有了它才有幾百年前歐洲大航海時代的開創,才有我們腳下這片廣闊土地的發現!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當時利益的驅使,我們美國就不會產生,而我們和自己的祖先們,或許直到現在還會呆在歐洲鄉村裏,過著貧困而落後的生活呢!”

布坎南的話說的一點沒錯,西方強大的主要原因就是靠了利益的存在,而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也正是他們的寫照。其實和珅也明白,在幾千年前,中國人和現在的西方人一樣,同樣如此生活著。就像千年前的戰國,如果沒有這種觀點,又哪裏來百家爭鳴和群雄逐鹿的嘶殺?就是把目光放到近代,連當年大清入關時也是如此,可僅僅才過了上百年的光陰,一切就被埋藏在曆史最深處了。

美國的快速崛起,西方世界的強大,給了和珅一種感覺。儒能治國,但不能強國!西方人玩的這套,起初看起來似乎很新奇,等把內涵琢磨透了後,其實與戰國的法家、墨家等的結合也差不了多少,但是西方人很巧妙地把它們結合在一起,並因為他們的個性所然,獲得了成功。聰明的和珅心裏也明白,照搬美國的模式在中國是完全行不通的,因為在皇權的至高無上的中國,根本就不會有什麼民主和自由的土壤,但在某些方麵,借鑒美國的成功經驗,還是有可取之處。

“部長閣下,既然您剛才提到了利益,那麼我也坦率地和您再說一下廣州的事。”布坎南似乎覺得火候到了,一笑後把話題又拉了回來。

“請講……。”和珅點點頭。

“您的老朋友,我們美國政府在中國的公使,顧盛先生曾經告訴過我,您是一位很有才能和有魄力的政治家,而且,您對我們西方人也不像其他中國人那麼存在著偏見,對於這點,在和您的幾次交談中,我也深深地體會到。能和您交朋友,是我,美國國務卿的莫大榮幸!”布坎南先讚揚了和珅幾句,話鋒一轉,接著說道:“但是,就如您說的一樣,我們西方人看重的是利益!隻有利益才是友誼永存的基礎,也是雙方溝通的最好橋梁!廣州的事雖然是個麻煩,但真的要解決其實也不是什麼大難題。在此,我要非常抱歉地向您道歉,因為以前所說的那些話隻不過是出與一種試探,因為你們中國人在外交上麵的弱智曆來太讓人失望了,所以我不得不先確認顧盛先生所說的真實性,所以,希望您千萬不要有什麼不愉快的感覺……。”

在布坎南還沒說明前,和珅就隱約猜到這個可能性,所以他並沒有露出什麼憤怒的表情,反而平靜的坐著,耐心等待布坎南把重要的話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