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風雷九州 十七章 莫名其妙拉家常(1 / 3)

東南一片糜爛,京城卻歌舞升平。除了僧格林沁督辦京城巡防,調來大批蒙古騎兵守護北京、直隸外,從表麵上,一點都瞧不出整個國家正處於內憂外患的模樣。

和珅到達京城時正是初春時分,走在街道上的人們大多數還是一副喜氣洋洋的樣子,似乎依舊沉浸在不久前的春節喜慶之中,而南麵的戰火紛飛、城池淪陷與他們絲毫無關,至少在這些人心中,天子腳下的這片天地和以往並沒有什麼兩樣。

因為是聖旨召見,和珅不敢耽擱,到京當日就遞牌子麵聖。可奇怪的是,當他的牌子遞進去後不久,傳旨太監卻讓和珅轉去圓明園,說是鹹豐要在園中接見他。

鹹豐這麼安排,讓和珅有些疑惑不解。雖然皇帝有時候也會在圓明園接見體己、親近的臣子,甚至直接召開盛大朝會。但和珅此次是以敘職的名義給召回京的,按規矩應在三大殿見自己,要不就在三閣召見,把敘職大臣叫去圓明園的,可是破天荒頭的一朝。

圓明園對和珅來講並不陌生,甚至是異常熟悉。這座萬園之園,曆盡康、雍、乾三朝,近百年時間才建成,是中華乃至世界的一個奇跡。特別是乾隆朝時期,對圓明園的擴大和修繕所做的尤其之多,當初擔任內務府大臣的和珅,最主要的一項工作就是修建圓明園。可以說,整個圓明園裏的一草一木,一房一瓦,都曾浸潤過和珅的心血,這才有了如今的恢宏瑰麗。

等到了圓明園,更讓人驚異的事還在後麵,鹹豐既不在九州清宴殿,也不在慎德堂見自己,而是把地方選在了西洋樓的萬花陣中心圓亭。這個安排讓和珅著實摸不透鹹豐的用意,因為萬花陣根本就不是召見大臣的地方,完全是皇帝個人平日裏賞花、休閑的場所。

跟著領路太監,和珅剛走近萬花陣,就聽聞有幽幽絲竹之聲傳出,不遠處的中心圓亭內,不僅發出一陣陣鹹豐的大笑聲,更還有一些年輕女子的嘻鬧之聲隱約傳來。

走到離圓亭百步的地方,和珅就主動停下了腳步,等待領路太監向鹹豐先行告知,等鹹豐同意後才能繼續入內。

領路太監進去後沒多久,那些絲竹聲和笑鬧聲就漸漸停了下來,再過一會,領路太監從裏麵走了出來,招手示意和珅可以進去了。

“奴才於景和,叩見萬歲!萬萬歲!”和珅走上亭去,甩著馬蹄袖就行起了三拜九叩之禮。

“於中堂來啦!免禮、免禮!平身吧……。”鹹豐的心情似乎不錯,不等和珅把頭磕完,笑盈盈地就開口說道。

但和珅卻一絲不苟地等行完了禮,這才站起身來。這時候,他才抬頭向鹹豐所坐之處望去,隻見鹹豐身穿明黃綢袍,腰間係著一壁龍佩,腳下著踏雲靴,外麵並沒著有日月星辰的團龍補褂,頭上也沒戴鑲嵌三十七顆東珠的皇冠冠柱。他隻戴了一頂鑲有白玉的帽子,烏黑的辮子用金線編纏,隨意地甩在腦後。手中輕搖著一把象牙扇,翹起一條腿,安然坐在石凳之上,神情中一副悠然自得的表情。

而整個中心圓亭內,除了和珅、鹹豐和領路太監外,並沒有旁人了。看來剛才發出絲竹與嘻笑聲的那些女子已經從另一邊離去。

“於中堂一路辛苦,來、來、來!這裏坐。”鹹豐對和珅表現得特別熱情,笑眯眯地向他招了招手,用扇柄朝著一旁的石凳一指。

“謝萬歲爺賜坐。”和珅連忙先恭恭敬敬地道謝,隨後才敢挨著半個屁股坐下。

“於中堂,製造局的建造還順利否?”

“回萬歲爺,自戶部銀兩到後,一切還算順利……。”和珅搞不清楚鹹豐今天是在唱那出戲,隻能小心謹慎地作答,並防止鹹豐追究自己前些時候私自征稅的過錯,故意回話以後提了一下戶部的銀兩之事。

“嗬嗬,於中堂不必如此小心……。”似乎是明白和珅話中的顧慮,鹹豐微微一笑,唰地一下展開手中折扇,瀟灑地輕輕扇動著道:“於中堂在上海為朕勞累,戶部那些家夥竟然克扣朕所撥銀兩,欺上瞞下,實在是無法無天!為了此事,朕已經狠狠責罰過他們了,以後再不會有此事發生,於中堂就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