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已經是前線了,太平軍的兵鋒這時候已到離蘇州不足五十裏處,大軍同時分兵三路,一路攻擊揚州,一路攻擊鎮江,另一路中軍共計五萬兵馬,由羅大綱親自率領,浩浩蕩蕩地向蘇州城撲來。
“大帥,您可來了!”和珅剛到蘇州城外,江蘇巡撫楊文定,江南提督鄧紹良帶著文武官員齊齊開城迎接。
因為和珅如今兼著兩江總督,而且現在又是親自領兵援救蘇州,所以楊文定、鄧紹良等都以“大帥”稱呼,而不用平日的“中堂”相稱。
鄧紹良身材魁偉,整個人就像座鐵塔一般,英武非常。此人在軍中素有勇名,是位難得的悍將,更被鹹豐賜與“揚勇巴圖魯”的封號,官至江南提督,是僅次於和珅兩江總督之位,與巡撫平起平坐的大員。
鄧紹良表麵上是個粗線條,但和珅卻知道此人心機頗多,用兵有些計謀,並寫得一手好字。要不然,光憑著他的勇力,也坐不上如此高位,更別說統帥江南駐軍了。
“大帥!請問……您此次帶了多少兵馬而來?”不等鄉勇全部入城,鄧紹良就收回了向城外望去的目光,剛才還帶著的一絲喜色現在不翼而飛,露出滿腹憂慮的神情向和珅問道。
“五百上海守備官兵,還有二千鄉勇……。”和珅明白鄧紹良問他這話是什麼意思,淡淡答道。
“什麼!才二千五百人?”聽和珅口中說出的數字比自己預計的還少,鄧紹良心中更是大失所望,本來他還以為和珅會帶數萬兵馬過來,沒想到隻帶了這麼點人,這些人加上蘇州城的一萬綠營,僅僅這麼些人,怎麼能夠抵擋得住羅大綱的五萬強兵?
作為江南提督,鄧紹良早就計算過雙方的軍力對比,以綠營的戰鬥力來看,就算加上比太平軍稍好些裝備的鄉勇與城牆依托,這一萬二千五百人最多也隻能抵擋住太平軍三天進攻。而且這進攻時間還沒把太平軍慣用的炸牆戰術算進去,如果城牆被太平軍攻破的話,不出半天,整個蘇州就會淪陷。
不僅是鄧紹良見到現實遠遠低與希望而憂心忡忡,就連江蘇巡撫楊文定也是一臉苦色,他們日盼、夜盼著和珅從上海趕來拉自己一把,可沒想到和珅來是來了,卻隻帶了杯水車薪救這場猛火,從現在情況來看,看樣子自己的小命要在這蘇州城裏丟掉,就連和珅搞不好也會陪同一起送葬。
“嗬嗬,兩位大人,不要小看我這二千鄉勇,他們可都是裝備了洋槍的!”和珅見各人臉上都是一副憂色,笑著回手一指,輕鬆地解釋道。
“大帥說的事……下官剛才所慮不周……嗬嗬……。” 鄧紹良臉上擠出了一個異常難看的笑容,順著和珅的話勉強笑笑。但心裏卻對和珅的解釋毫不為然,在他看來,就算裝備了洋槍,這僅僅二千人又有什麼用呢?說到火器,他手下一萬綠營也不是沒有,但在太平軍如潮水一般的攻勢下,這些火器根本就起不到什麼作用。
楊文定也在一旁連連點頭,附和著鄧紹良。不過,他說了幾句客套話後,卻提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驚訝的要求。
“大帥,蘇州雖然危險,但下官覺得死守還是不會有大問題的。如今上海也不安全,長毛隨時會繞道轉撲上海,上海除了守備道和鬆江總兵外,並沒有十足的把兵力。以下官來看,蘇州這裏可以抽調出三千兵馬,隨著大帥立即轉回上海防守才是……。”
楊文定此話一出,在場的文武官員都不明白他的用意何在,現在蘇州城岌岌可危,他作為巡撫非但不留住有限的兵力,相反還把援軍往外推,更甚至把守城的綠營分出三分之一,讓和珅帶回上海去。難道楊文定大軍在前,嚇得腦子糊塗了?連事都想不明白了麼?
所有人全帶著疑惑不解的表情向楊文定望去,等他們從楊文定的神情中瞧見一臉的無奈和他目光中望向和珅的一絲懇求時,這才恍然大悟。
“楊大人所言甚是!為鬆江、上海著想,大帥還是快快帶兵趕回吧……。”腦子轉得快的人連忙附和楊文定的話,一同向和珅懇求起來,而那些腦子轉得慢的家夥等別人話說出口也明白了過來,爭先恐後地勸著和珅。
鄧紹良作為提督,怎麼會不明白楊文定等人的心意?楊文定是巡撫,蘇州是江蘇僅次於南京的重鎮,現在南京已下,如果蘇州再丟掉的話,他這個巡撫就是不給太平軍砍掉腦袋,皇帝也饒不了他。而他手下的那些官員也是如此,大清有律,坐地失城者斬!他們在蘇州也是死,逃也是死,既然結果都是一樣,為何還要把位高權重的和珅拉扯進來呢?如果能夠讓和珅離開險境,將來必然會記得他們的好處,幫忙照顧各自的家人。況且,楊文定提出的讓和珅帶三千綠營走,也存了把自己家人藏在其中,讓和珅一起帶來險境的主意。
楊文定這麼做,也是抱了必死之心,打算用自己的姓名來挽回家族的命運。鄧紹良是武將,更清楚即將到來的危險,他雖然有種悲哀的感覺,可出於為家人考慮的想法,也同意的楊文定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