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蒲安臣會麵可以說相當融洽,從開始到結束都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雖然蒲安臣對中國的情況之限於他在美國的側麵了解,但作為一個卓越的政治家,在與和珅的談話中針對中國如今的情況,還是提出了不少建議。
逐步開放中國市場,完善中國外交體係,溝通中西文化,學習西方先進科技等等……。就像是一個老朋友一般,蒲安臣用他博大的胸懷和淵博的知識,說出了他的見解。就如他一見到和珅時所說的那樣,他帶來了美國人民最真摯的友誼,用公正的外交姿態來幫助已經落後於世界的中國。
“這既能讓古老的中國領略到西方先進的一麵,打破我們之間那些可笑的隔閡,還能避免某些對中國不懷好意的國家的不滿,找些無理的借口破壞這片美麗的國土。”
蒲安臣的這些話,雖然也有一定的政治因素,對美國在中國的利益也有莫大的好處。但從整體來看,他提出的這些是可行的,也正是和珅一直努力想做的。
“感謝公使先生的提醒,您的建議我會多多考慮,有時間整理出一份資料給我們的皇帝陛下斷決。不過,公使先生,有些方麵請您體諒到我們的難處,要知道中國是個大國,國土遼闊,民族眾多,數千年來的習慣在百姓中根深蒂固,要想改變它隻能循序漸進,急進是要出大事的。何況,現在江南叛亂未滅,國家根本騰不出手來做更多的事啊!”
和珅讚同蒲安臣說的那些,但不代表他會馬上按蒲安臣建議的去做。蒲安臣並不了解中國,雖然他是出於好意,但在眼下的情況,和珅根本就無能為力。而且他隻不過是一介封疆,雖然位高權重,但遠遠沒到能代表鹹豐的地步。中國人的體製,百姓的性格與習慣的改變,根本不是一蹴而就就能成的,和珅準備了這麼多年,還隻能在邊緣苦苦掙紮,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影響這個國家,為將來真正變革打好基礎。
蒲安臣理解地點了點頭,不過他還是建議和珅挑選一些可行的盡快實施,讓中國這個封閉多年的國度早一日融入世界之中。另外,蒲安臣還提出了一個請求,就是中國在美國設立公使館的事,這件事在道光年間就在準備了,和珅當年出洋考察為的也是此事,但道光死後,鹹豐即位,太平天國事起,這外派公使的事就耽擱到現在一直沒有進行下去。
“首相閣下,您訪問美國後到現在,在華盛頓的公使館已經建成好幾年了,貴國政府卻一直沒有派公使上任,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而且近些年來,來美國的華人逐漸增多,大部分都在西部為生,為了貴國的移民與美國政府之間的協調,並照顧那些國民生活,請您盡快督促你們皇帝陛下駐派公使赴美。”
和珅聽了不由得苦笑起來,這件事他回國後就上過奏折,但石沉大海,幾次都被鹹豐留中不發。鹹豐既不說派,也不說不派,打定主意準備拖延,想把這事最後弄個不了了之。況且,和珅現在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事要決定還得鹹豐說了算。
“公使先生,這事本來是我負責的,但現在卻不歸我管。從我的角度來看,我個人非常讚同駐派公使,不僅是你們美國,還有英國、法國等國家,那裏的公使館也建成了好幾年,按理說早就應該把公使派過去了。”和珅點頭答道,但神情中卻露出愛莫能助的表情。
“原來是這樣……。” 蒲安臣可沒和珅想這麼多,理解地點點頭:“既然如此,那我直接向貴國皇帝陛下提出吧,感謝首相閣下的解釋。”
“那就麻煩公使先生了。”和珅笑著答道,肚子裏卻暗暗搖頭,覺得這個美國公使雖然是個好人,但對於中國的了解實在有些缺乏,向鹹豐提建議,他能答應才怪。
大家彼此的印象不錯,說了這麼多話早沒了剛才的拘束,何況邊上還有個顧盛在,都不是什麼外人,漸漸就把話題說開了。三人天南地北的談了起來,漸漸聊到人東西方人的個性上,這時候蒲安臣感歎地說道:“以前我一直以為西方人勇於開拓,善於學習,而東方人雖然勤勞耐苦,但總是缺乏一些進取精神。但後來,你們東方人用實際告訴我,我以前的理解有多麼的錯誤……。”